陈辉鸣面上一直淡淡的,却难掩专注之色。剑眉之下,一双眼睛不时看一眼林泽,目光深邃而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随着林泽的讲述,偶尔会问一两句。
后面走累了,大家在一处亭子里坐下。
石桌上摆着时令鲜果,宫女太监们手持扇,轻轻扇动,为休憩的主子驱赶暑气。
“依你之见,能否有第二个保宁府?”陈辉鸣若有所思问道。
林泽往他肩膀处看了眼,这个问题他早有思考。
若是从前,林泽绝不犹豫说出来,因为陈辉鸣是个很大方的领导,只要有贡献,钱、房子、资源、地位都能给你安排明白。但是这五年他的做法让林泽很疑惑,付出和收获在陈辉鸣这里还能成正比吗?或者再往坏一点的方向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对陈辉鸣造成某种威胁了?若是如此,那么越聪明意味着离死亡越近。
千头万绪理不清,但是林泽还是希望通过技术发展让这个国家的普通人能够过得好一点。
“陛下,臣认为是可以借鉴的,但不能全然照搬。以为当下各州府民情各异,宜因地制宜,发展契合本地之产业,兴手工工坊群落。如此,一则可使百姓有生计依托,二则能令商贾有利可图,激发其锐意创新,提升物产产量。然此间关键,在于朝廷把控政策之松紧。
政策过严,恐商贾畏缩,工坊难兴,百姓亦难以安居乐业;政策过松,或生乱象,赋税无着,难收实效。故而需精准施为,恩威并济。于工坊初创,可予商贾适当扶持,减赋税、供场地,使其轻装上阵,大胆开拓。待产业渐成规模,再依情适度增税,以充国库。
且各地工坊大兴,无田农户、流浪之人便可投身其中,各安其职,既得温饱,又添人力,朝廷也可收揽民心。陛下圣明,若依此策推行,必能使我朝繁荣昌盛,万民归心,望陛下斟酌定夺。”说完后,林泽莫名放松下来,感觉这一趟最重要的事情办成,他也没有什么好担心了。
陈辉鸣走到林泽面前,目光与之对视,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低沉却温和:“爱卿啊,你这在外五年,所立之功,朕都看在眼里。朕知道,你心里许是犯过嘀咕,想着朕为何迟迟未予封赏,今日前来,还带着一股决绝之气,莫不是以为朕会对你不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