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悬疑 > 书厢 >
        支开九并不难,或者说,她“现在”既不应该在这里待太久,“本来”也不想跟芯启待在一块。

        总之,她“前脚”刚把门关上,芯启就直起了身子,把木条从机器上拿下来插到了自己外裤兜里……好吧,那个位置突兀是突兀了点,但作为一个“半废”的东西迟迟用不掉反而尴尬;他随后打开旁边一个标注着“处理中”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本皮封的旧式笔记簿,老实说作为相当经典的型号这种记事本今天都还有人在用:

        彼得·艾欣默克,生平没有留下任何具备实际效用的记录,所剩无几的信息还是当时同样为数不多的“当事人”在事后的采访中一点点拼凑出来的——好在那段“战后动荡”的时期里没几个人有习惯说谎,因此这些信息总体来说正确率还算得上高。

        当然,不管“正确率”有多高,那些信息的“基数”都实在是太少;碰巧的,不知是不是本就抱有必死的“期望”,艾欣默克写下的这本日记里细致到连他小时候爱穿棕蓝色的平角内裤都有——那时候“二点五”还没开始!这记录完整得跟抒情类“遗书”几乎一个样!

        本来,芯启是存了点心思、想要通过杰和安娜在“联邦警察”的声望把这些信息公布出去的;但仔细想想,他还是放弃了——作为当时为数不多胆敢反抗的义士,局面稳定后相当数量的导演都为他追加拍摄了电影——他是用“不想被人们遗忘”的理由将彼得的日记“骗”到手的,但若世人记得的是一个杀人前还在大笑饮酒的豪迈汉子而非一个不得不靠喝酒来“壮胆”的“普通人”的话……

        ……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这就是我,彼得·艾欣默克——也许跟你想象的不一样,或者不符合我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印象……但这就是我,一个优柔寡断、怯懦,却在当时的情况下又实在算得上勇敢的人——如果你有幸读到了这里,答应我一件事,那就是千万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有些东西‘点到为止’就够了,就像我从来没指望能活下来一样。”

        绝不是最好的结局,但却是最适合这本日记语境的结局;完成修改的芯启再次“从头到脚”地简单翻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他终于是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凌空举着书就这么放开了手……

        那日记没落下去!与此同时从芯启身上也正逐渐冒出密密麻麻数十条浅灰色的半透明“气流”,聚在一起将日记本完全包裹;二十来秒不到,这些“气息”就慢慢从袖口、衣领等处收了回去,再看那书本,虽然外形没有太大变化却显得“新”了不少,《彼得·艾欣默克自传》跃然封面之上,翻开略作检查,虽然依旧是“手写”的字迹却变成了“印刷”一般的样式。

        朴素点,对他那种人来讲也好;满意地笑了笑,芯启便拿着“正式装订出版”了的日记离开了房间;可就在他来到店里准备将这本书放在书架上“补充商品”时,却发现被他派过去看店的九正一边应对着一位妇人的问话,一边把一些顾客没整理的书放回书架上——距离不近,但芯启却相当“眼尖”地看到她的手指虽然十分轻微但的确是正在发抖。

        咒术师对自身【能力】的使用经验很难说不丰富,或者说穿黑西装并不仅仅是为了“耍帅”,还因为他把【能力】包裹在了自己的身体上——无论是黑衣黑裤甚至里面的衬衫都是质量优良的伪装,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凭借“接触”便伤到安娜的原因,虽然那时她的“变身”尚不完全;但咒术师毕竟太依赖【能力】与武术的“动态结合”了,但凡碰上一个短时间内不惧他能力身法又不弱于他的角色铁定得吃大亏——比如芯启,比如九;但无论如何那也是他的【能力】,能够割伤安娜的【能力】,芯启好歹是用木条接的但捏碎他骨头时九可是真真正正的“徒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