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悬疑 > 书厢 >
        风,很轻。

        但却依旧把尘埃带到了芯启脸上。

        其实所谓“沙尘暴”,吹起来的往往并不多是沙子,而是“灰尘”——忍不住这么想,但芯启却是满脸“为什么不干脆刮起来”的阴狠表情……

        ……怎么说,事情最终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其实他已经相当没心没肺了,他没去管把那男人的尸体随便丢在街上会造成什么影响,反正相比一系列麻烦无比的处理步骤还是直接转移书厢好了;他也没去管那一家人,怎么说,只要完成了“交易”,他们在书厢受到的影响就会是“确实存在”的;但书厢不会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中,他做过实验,第一次进入书厢的人第二天往往就会把书厢忘掉——他们或许记得在书厢中获得的东西,但不知为何,有关书厢本身的记忆却似乎被针对性地遗忘了——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通常都注意不到书厢的缘故,就算勉强注意到并记住了,当书厢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的记忆还是会消失掉——也只有当书厢重新回到那个位置时,他们的记忆才会短暂恢复,但也只是“哦,这家店开门了啊”的地步……

        因此,为了避免麻烦,芯启往往都不喜欢跟“普通人”接触;当然,这种情况虽然看起来很可怕,但却同样存在缺陷,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让人注意不到”的特性,对“能力者”来说是效果很差乃至根本没效的,甚至某些带有【追猎】效果的能力者对此还特别容易体现出“反效”;当然,说到“能力者”,他却也没去管杰和安娜怎么样了——其实他一开始就怀疑是“栽赃”,怎么说,对于安娜那种“直来直去”的性格,“转手”这种事实在太值得怀疑了——但无论“联邦警察”还是“火种”,就像当今的政治局势一样都不是铁板一块的,会搞出些杂七杂八的乱子完全不足为奇……好吧,其实还是有点重要的,对于芯启来讲,但检查了那些金属箱子后,挖掉被植入了追踪器的几块可用的部分依旧比预想中要多了点——他也是现在才明白那多出来的一点是怎么回事,毕竟安娜是“耿直”了一点但杰是有可能多送点来“意思意思”的——可即便“店内”部分效果没那么好,隔绝一下这种复杂信号定位的“追踪器”还是做得到的,这让他更加坚定了那男人是来栽赃的猜测,怎么说,无论是杰还是安娜,“书厢有屏蔽信号的功能”这种事那两人都知道……

        ……但无论如何,能用就行,就算这些全都是“联邦警察”搞出来降低他警惕性的,当成是对方的“公费”就好……就算那女混蛋因此出了什么事,不还有个杰吗?那家伙发起癫来也不是好惹的……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就当成是生意顺势敲诈杰一笔吧……所以说,他唯一需要在意的也就只剩下了……

        ……自己……这一次传送到了哪……

        好吧,其实芯启知道自己这次传送到了哪;或者说,与前两次不同,这一次的“落脚点”环境他非常熟悉……但怎么说,这是他一直都相当想来、但至少现在绝对不想来的地方:

        美国,鬼城,旧弗吉尼亚……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这种东西是会不断改变的——但那其实只是少部分的“专利”而已,必须基于“旅游业发展”、“城市作用变更”、“充足资金”、“老城翻新”等“基础”才行……好吧,也许“二点五战”会是不错的“催化剂”,但因此改变最多的也只有近海岸部分几乎全遭到破坏的澳洲,以及格局最为混乱的亚洲(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亚欧交界带)而已……

        除开少部分极为特殊的个例,大部分的城市依旧是十年数十年不变的——也许建筑会发生些许的改变,但对于芯启这种人来讲,他感知一个城市变没变的最大标准,其实是“人情味”……好吧,那标准很复杂,但只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人情味”恐怕是最接近的了;对于经常旅游,而且不是以追求“玩乐”为目的、“漂泊性”更强的那一类旅游者来说,这种事是可以感知到的;好吧,也许得配上“个人感知能力”的影响,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城市中有一类是根本不会变的,比如说位于美国的鬼城,旧弗吉尼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