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大东沟,在海图上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个点,而在实际的海域中,面积极为广大。杨信率领着德华联合舰队并没有驶进此片海域,而是在此片海域潜伏起来。

        海面之上一览无余,德华联合舰队只能通过距离和以机动的形式躲避倭国和北洋水师的视线,同时,杨信也将潜艇给散了出去,让潜艇通过潜望镜侦察,来充当舰队的眼睛。杨信在德华联合舰队的每一条战舰上,每一艘潜艇上都配备了发报机,所以杨信能得到第一手信息,方便舰队机动出敌方的视线。

        此时的潜艇还是秘密武器,不管是倭国联合舰队还是北京水师根本没有声纳探测器等先进设备,观察敌情完全靠瞭望员和望远镜,所以潜艇充当眼睛就目前来说是种明智之举,但也是无奈之举。

        “军座,倭国联合舰队会来吗?”纳兰元述问道。

        纳兰元述一直很好奇,杨信哪来的情报,能将倭国联合舰队的行踪和北洋水师的行踪精确到秒。

        如果说北洋水师的行踪还能打探的如此清楚,纳兰元述还能理解,但能将倭国联合舰队的行踪打探的如此清楚那太过于不可思议了。纳兰元述曾发动自己的力量打探倭国舰队的行踪,但是连根毛都没打探出来,可见倭国为了赌这次国运之战,做了极其严密的防范措施。

        “会的,倭国联合舰队会来的。”杨信十分肯定地说道。

        杨信话音刚落,通信兵立即传来信息:“报告,我部发现,北洋水师开始返航。”

        杨信看了看手表,此时已经是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上午八时,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内,北洋水师将会于倭国联合舰队遇上,然后爆发东亚地区最大的一场海战。

        杨信所要做的就是等,等双方鹬蚌相争,然后渔翁得利。

        孙文、黄飞鸿、梁宽、十三姨、九宫等人也深知此战不但是改变倭国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改变华夏命运的转折点,更是改变世界格局的转折点,纷纷深呼吸,调整自己因异样激动而狂躁的心,并闭目养神,争取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来面对这场战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