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科幻小说 > 山海本纪 >
        照流传开的说法,如要入西山为行者送别的,不论什麽由头阵仗,敲锣打鼓,最多到这里就算终点了,此後,入山海,出人间,山高水长,天各一方,送行者也只能点清香一柱,敬拜四方土地,护佑远行者一路平安。

        同样的事,你做我做的,慢慢,也就习惯变习俗,自发成自然了。

        算是倒果为因吧,跟风的人多了,最後连西山管委会都承认了这个亭子的意义。

        一盏路引灯,一座候车牌,自此,行止亭正式入了西行仪轨的一部份,这也让此地的香火变得更加畅旺了。

        有段时间这里挺热闹的,那时的人还b较重民俗传统吧,只见三不五时就有场哭哭闹闹的大戏,b排场,b阵头,送行的香脚绕着亭子外cHa满了一圈又一圈,有些门路的直接护行到西山顶,有些则是行者远离後还想把人往回拉的,纸人、草船、竹马、麻幡,花招各式各样,过场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

        一般来说,扣掉那些私人阵仗,去西山大部份还是包车上山的居多,最差的起码也有免费公车可坐,这些多半不用去管他,倒是那些独行上山的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并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车可等,也不是谁都有前人可指路的。

        上山的路从来不止一条,柏油马路是走,河岸朔流是走,林间小径是走,再加上鱼路兽道,走通的旅者有,迷途的过客更多,雨伯不时会捡些回来,只是多年累积,即使是他也说不准茫茫大山里到底还有多少东西在游荡。

        这就当真是问题了,尤其对本就散居山中的镇民来说,光是夜半敲门问路这点就够叫人糟心了,更别提有些一上来就恶形恶状,准备侵门踏户的。

        虽然终究也不能怎样,但谁乐意自家外头开了门就是群魔乱舞,鬼影幢幢的。

        反正亭子盖也盖了,改也改了,讨论後不如就再上个路引灯,也就是亭里那盏红灯笼,省得那些不开眼的一天到晚满山乱窜。

        行止亭位在环山道的尖角处,倚着逝水,算是视野较好的开阔地,点上微光,多少能在群山静谧时为行者指明方向,再加一个候车牌,和不定期加开的定点班次,基本上就是能带走多少算多少。

        从这点上,西山意思是好的,看着怎麽也少了些麻烦,可仔细思考後镇上还是觉得吃了亏,不但平白让了块地给人当渡口,还不得不分个镇守在这看着,免得cHa队打群架之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