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明了,这个俱乐部内部的传统从来都是鼓励争论、自由发言、大搞头脑风暴式的开拓性思维----这是当年一群小伙子在火塘边神侃胡吹结出的果实。

        当然了,另外一个重要优势是他们有庞大的历史资料库,有超出这个时代的思维和视野,所以火塘俱乐部后来成为澳洲议会中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团体,而且是很有名的、半官方的“院外”预测机构,这是后话......

        那天上午,皮蒙特的小船队走了,妮可号和骄傲号则继续沿着预定的航线进入马鲁古海域,很幸运的是,这一路都没有遇到热带风暴。

        一六五七年六月三十日,妮可号和骄傲号终于抵达万鸦老港近海。

        如今万鸦老还不存在,那里除了荒凉的海滩,什么也没有。

        苏拉威西岛沿岸的画风跟帝汶岛完全一样,这里的热带雨林风光十分的典型,大家在望远镜里看起来还算有趣,至于土著人的身影,船员们从望远镜里完全没有看到,其实也没有人愿意看到。

        据说这里的土人不是很凶悍,有海上贸易的传统,社会经济发展得比南洋丛林里的土著要高许多,婚姻风俗虽然比较“乱”,但也基本摆脱了群婚制,这些还好了,大家主要关注的是,至少他们不吃人肉。

        因为这里的土人很早学会了农业,当然也狩猎动物和捉浅海水域的海鱼,不过,根据历史记载,特别是一些传教士们的笔记,这里的土人貌似偶尔也有猎人头的风俗。

        这里的土著在航海技术方面,相对于周边民族要发达得多,据说人们居住在一种叫船屋的建筑里,海边的部落以渔业和采集为生,辅之以粗放的初级农业,这里的人们在死后会被安放在山崖的洞穴里,与家族的死者放在一起。

        妮可号和骄傲号在靠近海岸航行时,船员们曾经在望远镜里偶尔见识过这种密集排列在海岸山崖上的墓穴,按照历史学者朱大博士的话说,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最好不要看到那些山崖上的洞穴。

        根据旧世界历史记载,一个荷兰不知名的航海家曾经在二十多年前到达过这里,他的日记流传了下来,现在红楼资料室里就有,而且很多人都读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