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时间里,凡事能抽出身的穿越者们都全程参与了胶合木框的生产和镜子的组装。

        几天后,当大家望着上千面规格整齐的玻璃镜子渐渐排满了工作台上时,大家的情绪高涨了起来,不少人在生产现场一边干活,还一边估算这些镜子能卖多少银子。

        这时朱北国说,咱们卖给苏禄国的那些少量的旧世界超市货里,虽然有几面不大不小的穿衣镜,但那是特例,做不得市场价格的标准,依靠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难以进行准确的市场评估

        尽管如此,大伙对玻璃镜子的市场价格,如今多少有了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根据霍洛港的贸易经验,咱们自制的玻璃镜子价值虽然不能跟超市物资里的那些镜子比,但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距,毕竟从质量上讲,应该算是上下伯仲之间吧。

        大伙根据朱博士的历史考据和来自薛来相的市场情报了解到,一面大约十乘二十厘米见方的镜子,保守估计,市场价应该是一个小康之家大半年的生活费:大约十五到三十两银子之间。

        当然了,这个价格显然不是玻璃镜子在市场普及后的价格。

        毕竟在这个时代,玻璃镜子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奢侈品,所以当市面上大量供应后,哪怕市场不饱和,价格也肯定会有所下降。

        还有一点,比这个尺寸还要大的镜子肯定就远远不止这个数了,随着镜子面积的增加,其价格将呈几何级数般地增长。

        然而超过目前尺寸面积的镜子具体售价是多少,朱博士也没有考证出来,因为在这个时代,整个东方还没有这么大块的玻璃片。

        此时正在生产现场当操作工的朱北国补充说,当前欧洲可能已经有了比这个尺寸大的玻璃片,只不过相当地稀缺,根据历史记载,貌似还要等个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供应到欧洲宫廷层级的消费群里。

        听到这里,现场的人们顿时就有些不淡定了,他们纷纷吐槽不在场的化工组说,尼玛这群人吃干饭呢?怎么咱们费心费力地搞了半天,还不如现在的欧洲人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