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委员会此举打破了过去竹园和向日葵的学生只进岛不出岛的惯例,尽管万山岛和新安城那边也需要老师,但是教委主任杜娜安逸还是夏校长她们都强调说:如今教育委员会只能力保的重点地区的需要——那就是紫霞岛,毕竟那里是我们人口最多的海外领地。

        而且对于夏校长的行为和说法,大伙完全无视掉了夏小鸥在工作上有点偏向自家老公的问题。

        紫霞公学位于紫霞镇总督府的旁边,校园极大,面积相当于竹园和向日葵的总和,校园里的设施也参照竹园和向日葵修建,包括操场、钢筋水泥的砖混三层楼房等。

        学校最终建成于一六五九年十一月底,除了原来任柯做总督期间陆续招收的二百多名孩子入校外,李俊明在学校建成前后大肆扩大招生——紫霞公学是按照五千学生的规模建设的。

        学校实行全日制封闭管理,学生入校后只有星期六下午才放学让孩子们回家,星期天下午必须返校,学生们在学校里全免费吃住,还有免费的文具和校服。

        然而,从招生到入校,再到开展教学让学校走入正轨,其间发生的一系列风波让李总督有些焦头烂额。

        首先是招生就很不顺利。

        如果没有李总督带着村长、乡绅乡老和土地评议员们挨家挨户地告知农户——假设你们不让家里的孩子上学读书的话,那就要影响你家土地分配,甚至会剥夺你家的孩子扶养权,把孩子过继给其他户!

        如果没有任柯带着士兵去那些顽固透顶的农户家里,对一家之主说,你家的适龄孩子再不去上学的话,我们就要没收你家土地,然后把你们送回大清——对!说的就是你家!什么?你说你家的是女孩子?少废话!女孩子也必须去读书明白不!咱们澳洲联邦讲究男女平等!

        如果没有上述各种连哄带吓地说服,想让大多数农户家乖乖的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几乎没有可能性。

        原因很简单,在农户的家长眼里,孩子跟自家财产没有本质区别,作为天朝农民的一家之主,从来都是这样认为的——自己只需要多生孩子,等孩子长大后就能给我干活创造财富,等自己老了,就能享清福——虽然现实中真正享清福的很少,但至少从法理上是站的住脚的,关键是千百年来官府也替你维护这层法理关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