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午餐后的讨论会持续的时间很长,因为医药农业和畜牧业这些项目事关大家自身的健康和吃饭问题,与在坐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大家不仅听得很上心,相互间的提问和各种讨论也很积极。

        根据孙老的安排,开场发言的是高级药剂师全屹山,其他几位医生和护士徐柔也要做补充发言。

        全屹山首先提出了众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放在红楼一层和妮可号上的两套三甲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规定。

        这个问题刚一提出,就引发了大量争论,其焦点是我们能不能复制这些医疗设备,能复制多少?哪些很快能复制,哪些是需要长时间的工艺技术积累才能复制,还有哪些在有生之年也很难复制等等。

        为了能正确评估上述问题,全体与会者先是听了一通这些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报告;经过全屹山主讲,另外四位医生和护士徐柔也轮流上场,几位专业人士手里拿着厚厚的使用手册和装配图,给大伙讲得口干舌燥后,终于让各个工业组的专业人士搞明白了这些医疗设备的原理和使用要点,最主要的是,这些设备的制造过程。

        接下来,这群这群专业人士就开始了一场大讨论,虽然到最后也没有讨论出一个定论,但是,对有些设备在有生之年也很难搞出来这一点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比如核磁共振和放射治疗设备,还有透视电子成像设备等等。

        尽管肖飞认为简易版的光机也许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后可以搞出来,但他说的是也许,语气十分的不肯定。

        其实,大家讨论到这个地步后,已经明白这个议题的背后比较残酷含义:这些医疗设备是否对除了自己和自己的直系亲属以外的人开放。

        显然,为了尽量延长这些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对那些很难复制的医疗设备而言,就不可能对外人完全开放使用。

        于是众人意识到兹事体大,因为这里面涉及利益与理念的某些冲突。

        然而最后的讨论结果是:孙老代表“穿越事务协调小组”发言,要求要求医生们列出一个三级清单:把那些在短期内完全可以复制,或者基本上可以复制的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列入丙类清单,这类设备和器械是可以对外开放的,当然也可以当成产业去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