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朱北国提高声音继续说:

        “关于玻璃杯子和镜子具体的市场价格,我现在暂时还说不清楚,但我有一些间接的参考资料。

        刚才说的那个乾隆年间王府里玻璃杯子的价值,据说价值百金,注意这里说的金其实是白银!

        不过我还是认为有些夸大,或者说,王府的采购们吃了回扣……

        你们别笑,吃回扣的可能性很大的!反正那些王爷们对远在万里南疆的市场行情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这群人对外部的世界完全不了解,当然人家也不屑于了解。

        也正是因为如此,估计那帮贵人们都当了冤大头。当然了,请各位放心,不管怎样,从总体上讲,玻璃器皿在那个时代值钱是肯定非常值钱的。

        我曾经在电脑资料室里查阅到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特别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账目,那里面有大量的市场价格资料。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在十八世纪中后期,三到五英寸口径的上品玻璃杯子,也就是比较透明的玻璃器皿,从巴达维亚卖到广州十三行的买办手里,批发单价大约是白银十五两左右,按照那个时代的交通运输条件,把这些货品车船交替、万里迢迢的运输北上,再碾转卖进京师的王府里,算下来这价格差不多真的要翻个几番呢!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那玩意再怎么翻番,十两银子的货物好像也不应该到一百两银子吧?所以我估计是管家们吃了回扣。

        好了不说这个了,反正我们将要穿越过去的时间是十七世纪,那时欧洲的玻璃工业还基本垄断在威尼斯人和法国人手里,不像乾隆时期,欧洲都已经到了工业革命前夜了。

        因此十七世纪的玻璃器皿价格比十八世纪要高一些是无疑的。

        由此的结论是:透明的玻璃器皿确实很值钱,镜子也确实很值钱,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玻璃产品的开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