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先指挥大伙从地表收获甜菜种籽,大家戴着草帽,排着队在大田里好一阵撸,人多力量大,这个活很快完成,接着六台拖拉机拖着铁犁沿着沟陇底部一路翻耕下去,不到一个上午二十亩地就翻完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把翻上来的甜菜根捡拾一下,抖落泥土将根叶分离即可。

        育种作业仍然是晒种浸泡催芽等,这些都是老王去年曾经手把手给大伙培训过的,因此大伙干起来效率很高。

        甜菜这种作物,几乎没有废弃之处,收获的甜菜种籽除了小部分留在老王的试验田里外,全都进了河湾地那五百亩新地里,而甜菜根将作为糖厂的试生产原料用于生产白糖。

        甜菜叶除了大部分给老朱当饲料外,小部分嫩叶还成为大伙餐桌上的蔬菜。

        最终,根据收获后的称量,老王宣布,第二季甘蔗每亩单产达到了六吨,而甜菜每亩单产也达到三吨半,鉴于大家对农活都是新手,老王认为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产量了。

        当然了,老王对此的评价是:功劳主要应该归功于大地母亲,因为这里的水土条件太好了。

        所以,包括老王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河湾地新开的五百亩地未来的丰收充满了信心,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土地太肥沃了。

        穿越两年来,老王带领大家无论种下什么作物,长势都可以用“疯长”这个词来形容。

        这里的泥土千百以年来从来没有被开垦过,腐殖质层相当的厚实,加上这些群岛是鸟类栖息地,鸟粪又是绝好的肥料,因此作物生长完全没有问题。

        对于新开垦大田的产量,老王约略地估算了一下,考虑到第三季因为土壤、种苗或者其它因素可能会有些许减产,但大田甘蔗平均单产六吨以上,甜菜三吨以上应该问题不大,这样的产量,再算一算出糖率,到年底我们应该能制出三百吨左右的白糖。

        老王认为,达到了这个数量级,白糖作为出海贸易品应该有比较可观的贸易利润,特别是按照骄傲号的载重量来算,到了年末,骄傲号哪怕单船出一次远海,也应该有相当不错的出海效益了。

        不过,到了此时,大家的心头突然被压了一块石头,人们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将导致今后的工作恐怕会难以为继——这就是劳动力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