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很久之后才,这两位才意识到,那天自己错过了一个人生巅峰时刻——到后来,徐志和方临佑两人都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抱怨说,都特么怪魏鸿他们,才给我六个连,不然我的战功就特么就独占鳌头了,

        “……说不定王宫里面的宫女我就有机会第一个挑……”

        当然这句话是哥俩心里面的话外音,他们都没好意思说当面出口……

        至于魏鸿,他很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一个小失误”,特别是当华昌号和长信号脱离主船队去东门后,整个船队由于突然失去了一半的拖力,航行速度变得更慢了,这也是导致方临佑和徐志带领的六个连,直到天亮前只能一直呆在城墙上的原因,当时,虽然澳洲士兵们一直对着城区咋咋呼呼的,还试着对王宫方向开了几炮,当然很快就被徐志他们制止,两人还在城墙上会面商量,然而不管怎样,两人就是不敢贸然下达“离开城墙进入城区攻击敌人”的命令——因为哥俩面对城区建筑林立的复杂地貌,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避免巷战,杜绝伤亡”这个万全之策。

        好在双方的这种尴尬的僵持局面终于在天亮后结束了,中兴岛时间,一六六一年十一月十九日早上七点,联邦陆军第二旅终于全部齐装满员登陆并包围了王宫外围的街区,同时封锁住了通往王宫的所有大街小巷,此时对面缅军只剩下不足一千人的御林军,这些士兵早就龟缩在王宫的围墙后面不露头了。

        至于城里其他地方的缅军,早就溃散了,整个阿瓦城,城墙上、街道里到处都是倒毙的尸体,和惨叫的伤员,除此之外已经看不到活动的缅兵了,更看不到平民。

        当然了,许多溃散的缅兵其实并没有出城,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出去,只有其中的极少数逃出了城墙,而绝大多数都脱去军装,散入了城里的百姓家,毕竟,阿瓦城里的缅兵们基本上都有家属或者父母兄弟姐妹,他们的家人很多都在阿瓦城里讨生活,这就是魏宏他们进城后,发现死伤的缅兵与情报所述差距很大,但又找不到活着的缅兵的原因之一……

        王宫被完全包围后,魏宏他们几个决定,立刻向王宫喊话劝降,此时的王宫四周,无论是街口还是周围的房顶,都站满了武装到牙齿的澳洲士兵们,十几挺蒙蒂尼机枪静静地架在房顶,枪口指着王宫方向,士兵们头戴钢盔,荷枪实弹,他们手里的每一支步枪都上着刺刀,在朝阳下闪着森森寒光。

        此时此刻,澳洲士兵们是沉默的,他们没有得到进攻王宫的命令,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凝结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紧张,而对面的王宫则寂静无声,偶尔从宫墙里传出几声犬吠,听力好的人还能隐约听见宫墙内时不时传出女人的哭泣和时高时低的喝骂……

        这种怪异的气氛并没有维持多久,大街尽头,忽然出现了一位的汉商,尽管他被一群士兵簇拥着,但仍然有点战战兢兢的,汉商慢慢地走到王宫大门外五六十米的距离上停了下来,然后爬上一个用木头弹药箱搭起来的临时站台,手里拿着一个铁皮大喇叭,用当地语言伊里哇啦地对着紧闭的宫门喊了一通话。

        看来喊话是有效的,过了一会儿,沉重的宫门吱吱哑哑地打开了,一位身着彩色绣图长袍,头戴插着彩色羽毛的纱帽,足蹬厚底官靴的东吁王国官员出现在宫门口。

        缅人的官制向来学习中朝,这官员的服装也类似大明官服,显然那位手持铁皮大喇叭喊话的汉商把话是带到了,这位官员手里拿着一只去掉了矛头的白蜡木杆子,上面挂着一面白色丝绸的方布,向着前面的站台亦步亦趋地走了过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www.dxsz8.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