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雷达的共同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可车载,方便灵活,性能强大。

        其中,AN/TPQ-36迫击炮定位雷达最小,工作频率是I/J波段,作用距离在15公里到24公里,定位精度分别是40米到100米,可在15分钟展开,15分钟撤收,一辆一点五吨的吉普车就能拉着走,非常适合迫击炮跟普通野战炮的火力定位。

        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则可以看做是AN/TPQ-36的增强版,工作频率X波段,作用距离在30公里到100公里,距离精度是100米到200米,是世界上第一种能探测远程火炮位置的雷达。

        这两款雷达,都是米军现役的最先进的车载炮兵侦查校射定位雷达,国内目前还没有引进。

        历史上,国内要到1987年,才花了6200万美元巨资,引进了四部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但却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料,就是这四套车载雷达,还是几经周折才交付齐全。

        至于更小巧灵活的AN/TPQ-36定位雷达,受限于国内资金压力,国内并没有购买,但其实这款雷达更具备实用意义,尤其是目前的情况来讲。

        因为AN/TPQ-36定位雷达更轻更灵活,能兼顾对迫击炮、火箭弹和加榴炮定位的炮兵侦查雷达,能部署在距前沿2~4k地域,与AN/TPQ-37雷达互为补充。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AN/TPQ-36与AN/TPQ-37一起,才是一套完整的「火力发现者」定位雷达。

        当然,在这之上,米军还有一套更复杂的「塔克法」炮兵战术射击指挥系统,不过那个玩意儿对目前的国内来说,就太过复杂了,根本玩不转。

        不过最主要的是,系统没签到那个「塔克法」,只给了一个「火力发现者」定位雷达。

        这次系统签到,不光给了四套完整的「火力发现者」定位雷达,也就是四部AN/TPQ-36,四部AN/TPQ-37,关键还给出了整套系统的全部技术资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