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玄幻小说 > 城姬三国 >
        祢衡在钻研汉代主流的儒家经学的同时,还研读了许多先秦“名家”的经典——名家在先秦时,也被称为“辨士”,之所以叫“名”,是因为他们的辩论基础,一般都是立足于“名词”与“实际含义”的对应关系。

        另外在政治主张上,名家罕见的提出了“去尊”的思想,也就是“人人平等”,与同时代的其他学派、尤其是讲求礼制的儒家相比,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截然相反。

        先秦时名家还是六大家之一,不过在汉代已经没落许久。

        惠施、公孙龙,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相传惠施曾得《天书卷六·名》,而且他的解读方向,是钻研“名实之辨”,与许劭完全不同,渐渐衍生出了名家学派的主导思想。

        后世《惠子》已经失传,只有在《庄子》中,客串有一些惠子的思想保存。

        不过祢衡对《惠子》有所解读,而且钻研程度达到了攻读“二手天书”的程度……

        天书本身,只能自行择主,即使是天书的主人,也无法完整的复述、抄录天书,但是……如果将天书研习到一定深度的话,是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再现的。

        历代的天书持有者,实际上所理解的天书,都是有自己的倾向的,也就相当于是二手天书,至于祢衡……在惠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自己的理解,已经是三手。

        不过这也令祢衡,拥有特殊的谋术——“舌剑”与“辩才(杠)”、“辩才(隐)”。

        后者是完全从《惠子》中领悟的谋术,正版的“辩才”应该是惠子的谋术,不过祢衡的辩才,与惠子显然有些区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