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盟的中央决策层中,不是没有与卡冈诺维奇一样,对党员干部民族化这个问题持反对意见的人,但实话实说,真正与卡冈诺维奇一样,对乌克兰的党员干部民族化现象深恶痛绝的人,却是绝无仅有的,因此,维克托考虑着,今后一段时间里,乌克兰恐怕将会有一场针对党员干部民族化问题的大范围打击行动。

        而等到卡冈诺维奇对乌克兰的整顿结束之后,估计也就到了他离开的时候了,至于接替他的人......维克托非常心动。

        其实也由不得维克托不心动,乌克兰作为联盟规模数一数二的加盟共和国,其第一书记的地位,不管是在党内还是在联盟范围内,都是享有一定地位的,一般而言,担任该职务的人,必然会是政治局委员之一。

        而考虑到乌克兰的现状,等到将来卡冈诺维奇调走之后,为了保证乌克兰的局势不至于恶化,党员干部民族化的风潮不至于卷土重来,那个接替卡冈诺维奇的人,必然是持有反对党员干部民族化立场的干部,而且其在这方面的立场还必须坚定。

        那么,在如今的联盟高层干部中数一数,谁符合这项要求呢?别人如何不太好说,至少维克托是符合这个要求的,毕竟“党员干部民族化”这个概念,都是由他提出来的,并且早在两年前,他便已经为此向政治局提交了一份报告,要求对卡累利阿的党员干部民族化问题展开批判。

        这也是米利恰科夫评价他:当初提交那份报告不明智,但现在看起来效果还不错的最直接原因。

        不过,类似这样的好事,维克托也就只能在心里想一想了,以他目前的党内地位,要想接手乌克兰第一书记的职务,并进入政治局成为一名委员,的确还是有些差距的,对他来说,当前最好的选择,还是接替库兹涅佐夫的职务,先在中央书记处挂一个书记的名头更加现实。

        在乌克兰的问题上,米利恰科夫提点了维克托一句,随即,他便收回看向湖面的目光,转过身,继续朝着甬路的尽头走去。

        “你觉得,卡冈诺维奇同志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吗?”跟在他的身后,维克托前行了几步,突然开口问道。

        他之所以问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关乎到了乌克兰未来的局势发展。

        莫斯科将赫鲁晓夫调走,又将米利恰科夫调过去配合卡冈诺维奇的工作,如果后者意识到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暗淡,并为此撂了挑子的话,那么乌克兰的局势必然会变得更加复杂,到时候,莫斯科的脸上恐怕也不会好看。最重要的是,那将进一步影响到米利恰科夫的未来。

        “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重要吗?”米利恰科夫脚下的步子不停,头也不回的轻声说道,“以我对拉扎尔·莫伊谢耶维奇的了解,他恐怕从未考虑过这方面的事情。要知道,在二十年前,斯大林同志身边只有两个人是对他最忠诚的,其中一个就是拉扎尔·莫伊谢耶维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