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时候,他看到一些关于二战的报道,其中提到过这种防空气球,不过,按照那些报道上的说法,这些气球不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吗?怎么这里的气球全都是银亮色的?

        让司机在一辆拖拽着气球的卡车旁边停下,维克托从车里钻出去,抬头看着头顶上方数十米处悬挂着的气球,只是因为高度太大的缘故,并不能将最下一层的气球看清楚。

        他又让瓦连卡从车里拿了望远镜过来,这才真正看清楚气球的情况。

        很明显,这些气球的外面都包裹了一层银亮的薄铁皮,稍一考虑,维克托就明白了这些薄铁皮的作用,有了这一层铁皮的存在,不仅可以白天里通过光线的折射来干扰敌方的飞机,还能保护气球在遭到射击的时候,不会直接炸碎、掉落,从而增加了使用寿命。

        另外,串在一起的并不只是一辆卡车上拖拽的三层气球,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出来,在一串串的气球之间,同样也有钢缆连接,这就等于是在这一片空域织造了一张立体的钢缆网。一旦有敌机撞入这片区域,即便是不在气球上撞毁,也很可能会被气球之间的钢缆切割到,最终坠毁。

        维克托摇摇头,禁不住感叹国家力量的强大,类似这种笨拙且投入巨大的防空举措,也只有通过国家层面的动员力量才能实现了,莫斯科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造出这么多的防空气球,本身就已经体现出了工业力量的强大。

        就在防空气球网的边缘地带,另一幅壮观的景象再次进入维克托几人的视线,那是一道横贯南北的巨大防御阵地,包括男人、女人,甚至是一些孩子在内,数以万计的人正在这道战壕四通八达的防线上劳动,而且这些人中,女性明显占据了绝大多数。堑壕阵地的前方,有一道标准的反坦克壕,它就像是一条河一般,从北面视线的极限处延伸过来,一直延伸到南面的视线极限处。

        人们如同蚂蚁一般在这片绵延的阵地上往来,红旗以及各种各样的条幅在阵地上空飘扬,喇叭里播放的《国际歌》在空中回荡,刺激的人热血沸腾。

        负责开车的少尉告诉几人,大约一周前,莫斯科市委下达了“莫斯科人保卫莫斯科”的号召,从那一天起,每天都有几十万莫斯科市民主动离开城市,到莫斯科特别军区指定的地域参与防御工事的修建活动。原本,莫斯科市委是号召市民们每天工作六小时,为红军士兵们修建这条绵长的防线,但市民的自发劳动却远远超过了每天六小时的要求,平均下来,每天的工作时长都是将近十四小时左右。

        除此之外,在莫斯科市委的号召下,整个莫斯科地区还先后组建上百支的工人自卫营、民兵自卫营,这些民间自组的部队,每天都在接受训练,准备与进犯莫斯科的德国法西斯死战到底。

        维克托知道,莫斯科地域正在修建中的防御工事绝不仅仅只有一条,实际上,在维亚兹马、莫日甘斯克等地,还有数道这种规模庞大、绵延数十甚至是上百公里的防线正在修建中。

        国防人民委员会的成立,就意味着苏联已经开启了应对战争的国家全面动员模式,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亦或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为这场战争提供支援、服务,在这种时候,战争就是唯一的主旋律,击败侵略者就是整个苏联的唯一既定目标。

        一个多小时候,维克托乘坐的车子终于进入了莫斯科市区,相比起前线的紧张气氛,莫斯科市区内倒是显得很平静,只不过转为全天八小时运转的城市广播,还在播放着前线战事不利的消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