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战争形势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就总体而言,整个联盟在资源上还是相当稀缺的,而不管是核武器的研发,还是火箭技术的研发,都需要挤占大量宝贵的资源。

        作为这两个研发项目的支持者,尤其是作为火箭技术研发的最主要推动者,维克托是承受了很大压力的。如果他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拿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成果,不能让国防人民委员部的诸多委员们,实际的看到这项技术研发的前景,很难说国防人民委员部不会改变立场,取消对这个项目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目前火箭技术研发项目的实际负责人,是主管航空工业的马林科夫同志,但这位专注于战斗机生产的人民委员同志,实际上并不支持这个项目的开展。

        用马林科夫同志的话说,就是制造一枚火箭的成本,并不低于制造一架飞机的成本,且不说这项研发能不能成功,即便是成功了,一个只能一次性使用的火箭,难道能比一架战斗机更有价值吗?

        试想一下,就连名义上主导着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都对这个项目秉持着不支持的态度,维克托的身上会有多么大的压力?

        当然,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在选择以哪个研发方向为主的问题上,维克托的确是有私心的,他讲究政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寻求个人功绩的过程。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科罗廖夫同志坚持自己的立场,未尝没有私心夹杂其中,他的顽固,可不仅仅是基于科学立场的,同样也有个人利益的考量参杂其中。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采用别人的技术,与证明自己的技术,其最终获得的成果,具备完全不同的性质。

        最终,在无法说服科罗廖夫的情况下,维克托不得不动用了他的行政权力,他在离开卡普斯京亚尔之前,召集全体专家组成员,组织了第二次谈话会。

        在这次谈话会上,他明确表达了对格鲁什科的支持,并且当众警告科罗廖夫,要嘛服从组织上的意见,要嘛就回到他原来的岗位上去,两者二选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www.dxsz8.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