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现在所采用的公交车,就是嘎斯的配件,说实话,这种公共汽车很糟糕,有点粗制滥造的意思,不仅噪音大,而且减震系统非常差,车子行驶起来,颠簸感很强。

        “把文件给我,”等到车子开动起来,马林科夫对维克托说道,“我先看看,有什么情况再向你了解。”

        这也是马林科夫独特的工作风格,像斯大林同志,他不喜欢拿着文件自己看,而是喜欢一边看,一边听提交文件的人讲解,而马林科夫则不然,他不喜欢听别人说,而是喜欢看文字的东西,这或许与他文字功底比较好有关。

        公共汽车在颠簸中向前行驶,从电影制片厂路,到雅罗斯拉夫尔车站所在的共青团广场并不是很远,十几分钟的车程。

        在这一路上,马林科夫都在看文件,他看得很仔细,时不时的还拿出钢笔在某个地方勾画一下,维克托揣摩着,他肯定是有问题要问,但因为离着驾驶座的司机太近,所以暂时保留了问题。

        将近二十分钟后,公共汽车开到了雅罗斯拉夫尔车站所在的共青团广场,马林科夫示意司机将车停在距离出站口不远的地方,而后便将手中的文件交还给维克托,说道:“我有七个问题,都在上面勾出来了,你先看一下,稍后再给我解答。”

        “好的,格奥尔吉同志,”维克托急忙站起身,一边将文件接过来,一边说道。

        马林科夫朝他点点头,随后起身下了公共汽车。

        维克托看着他下了车,这才重新坐回到座位上,开始翻看起文件内做了记号和标注的地方。

        文件中被标注了记号的地方很快被找出来,维克托看了看,马林科夫写在记号处的问题,都不涉及专业性,主要是相关的情报来源渠道是否可信,支出的经费用在了什么地方等等,都是些小问题。

        看得出来,这位领导同志还是很有原则的,没有询问一些不该询问的问题。

        由马林科夫所领导的“科技情报委员会”是个什么部门?说白了,它就是一个中间机构与评估机构的结合体,这个部门没有直接插手对外情报局工作的权限,他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对外情报局所提供的科技情报,召集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情报数据和内容作出鉴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