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比耶尔索斯克村,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指挥部临时所在地,如豆般的灯光下,身为方面军指挥员的罗科索夫斯基,兀自趴在原木板简单拼接成的桌子上,低头仔细审视着桌上的一份军事地图。

        在他身旁不远的地方,身为方面军参谋长的马利宁将军,则正垂头看着地图,默然无语的吸着烟。

        在11月份以及即将过去的12月份里,尽管苏军在明斯克正面的白俄罗斯边境地区遭遇了一系列的失败,但大本营也好,总参谋部也罢,继续在这一线加强攻势,歼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思维,却是依旧没有改变的,唯一的区别,不过是斯大林同志的个人意志,又一次参与到了对作战计划的制定流程中去了。

        作为一名非常纯粹的军人,罗科索夫斯基本人在情绪上,实际上是反对斯大林同志插手作战计划制定工作的,毕竟这位领袖同志足以令人信服的技能表上,并不包含作战指挥这一项。而在战争爆发初期,苏军在各个战场上的一系列惨败,领袖同志其实也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

        不过,个人情绪始终都是个人情绪,纯粹的军人也不可能什么政治问题都不考虑,曾经与被枪决的命运擦肩而过的罗科索夫斯基,现在已经不想再做一名纯粹的军人了,他开始考虑更多的问题,这其中甚至包括了自己的站位问题。

        地图的一角上放着一份电报,那是科涅夫同志从基辅方向给他发来的。

        这位不久前接替了受伤的瓦图京,成功出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的将军同志,最近与罗科索夫斯基的联系非常密切,在某种程度上,他恐怕是将罗科索夫斯基当做了政治盟友的。

        斯大林同志插手军务事宜,是受了总参谋部权威日重的影响,而在这种矛盾日益凸显的同时,总参谋部那些人也会不可避免的,与另外一些类似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这样的军方将领产生矛盾。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句话,当一股力量抱成团,并成为了一股政治力量的时候,这个集团就免不了会树敌,会招来政治利益方的敌视,这是无可避免的。

        瓦图京没有死在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袭击中,他虽然受了重伤,但是刚刚实现量产的盘尼西林,却挽救了他的性命。不过,保住了性命的瓦图京,依旧还是丢掉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斯大林同志顺势拿掉了他头上的这个职务,将他召回莫斯科休养了。

        随后,从乌克兰第二方面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www.dxsz8.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