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古言 > 美人谋律 >
        “什么?”春荼蘼一听过儿的转述就炸毛了。

        现在是多么敏感的时刻啊,案子的真相已经大白,但却等着最后的宣判。这种时候,一动不如一静,以“平”字为主,绝对不能生事,也不能给别人任何生事的借口。毕竟古代的官员判案,不会完全依照律法的条文规定,自由裁量比较大。

        德主刑辅,礼法结合,是《大唐律》的重要特征。就是说,德在法之上。如果判官认为此罪在德行上有轻判或者重判的必要,可以在特定的范围内加重或者减轻原有刑罚。

        就春大山的案子而言,依律是杖刑。但若张糊涂认为张五娘身为寡妇却诬陷军府武官,用心不堪、性质恶劣、上升到妇德的高度,因而改判徒刑,哪怕只有一年呢,事情就变数多多。

        要知道县一级的衙门若判处徒刑、流刑,是要往州以上的衙门申请核准的。这个过程要经过好几位州及县的官吏之手,谁知道其中哪个环节有人刁难,要用大笔银子才能顺利过关?

        民间有云: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古代百姓之所以不愿意见官,一是因为教育及文明程度不够,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诉讼成本太高。在县府与州府之间走一趟,不死也脱层皮,就算清白,遇到贪官污吏,非得弄得倾家荡产不可。

        她不怕打官司,毕竟事实确凿,提请州府核准案件也不耽误春大山被放出来。但她怕过手的人多了会陡升变数。时间一长,这种好说不好听的事,到底影响自家老爹的前程,还要把她那点家底全耗光了。

        另一方面,这个案子令张糊涂分外窝火,还好他现在还糊涂着。可万一有说客上门,还不管不顾的先把银子扔出来……相当于提醒了他还有搂钱的机会。

        张糊涂为官多年,这点弯弯绕儿还是懂的,意识到名声没捞着,但却能得到不少实惠,他不故意拖沓才怪。若真判了张五娘徒刑,即显得他官风严厉,遇事不姑息,还能在繁杂的诉讼程序之间做不少手脚,他何乐而不为?

        这个姓徐的死女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春荼蘼一骨碌跳下床,趿着鞋子就往外跑。因为装病,她的长发只松松挽了个髻,斜插一只白玉簪子。上身是交领海棠红色家居短襦,下面穿着秋香色扎脚的宽腿裤子,素白着一张小脸,冲出屋门的时候,还差点绊了一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