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古言 > 美人谋律 >
        而且,无论剧本还是演出环境,她都借鉴了现代戏剧的要素。比如那些立体布景,她亲自画出,由韩无畏找了最好的木匠做的,还上了颜色。而歌舞者,是康正源从太常礼乐宫借来的人,个个都很有才华,歌舞配乐什么的,根本没让她操心,她只负责了故事。要知道在上大学时,她可是戏剧社的活跃人物。这是她除了法律外,惟一擅长的东西。

        所以,大堂上一演起来,很快就吸引了所有人的心神。包括,看起来很不配合的万大人和夏大人在内。韩谋更是对韩无畏使了个眼色,把屏风都撤掉了,以便观赏得清楚明白。可惜众人的注意全在歌舞上,竟然都没人注意皇上露了天颜。

        故事很简单,但配上音乐舞蹈,还有演员的投入感情,真的很引人入胜。是说在突厥人被驱走之前,镇守南方蛮夷之地的一位汉王,打算推翻突厥的暴政,恢复汉人江山。这位汉王手下有一个白姓军师,无意中救了一队流落四地的乐舞者,就收留了,打算排演歌舞,留作慰军或者接待来使之用。而乐舞者中,有个六岁的小男孩,长得很漂亮。巧合的是,与那位汉王最喜欢且被封为世子的儿子,长得特别相像。

        有一天,汉王的儿子到白军师家里去玩,那个小舞者远远看到小世子,立即为小世子天生的威仪所震慑,突然生出强烈的仰慕和崇拜之心,想做小世子的手下,追随他、忠于他,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惜,他只是乐舞者,地位非常低下。他也没有练武,不能做小世子的侍卫或者士兵。于是他着魔一样的模仿小世子的行为举止、想耗尽自己的一生去扮演那个人。让人们知道小世子的各种好,不因为地位太崇高而被人误解。他还愿意代替对方做任何事,用这种方式效忠和为小世子做事。因为他知道身份地位会束缚人的行动,他可以做到小世子所想却很难做到的事。

        他愿意成为小世子的影子,于是也改名为影子。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因为白军师与汉王世子的关系亲近,所以影子得到好多偷偷观察和模仿的机会,多少年下来,他沉浸在这个角色中,把自己当成了替身。但,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长得与汉王世子越来越像,甚至相像到会让人认错的地步。白军师发现了,觉得有些不妥,可他是忠诚又仁慈的人,即不能驱赶影子离开,怕他被人利用,又不愿除掉他,犯下杀孽。没办法,只好把影子软禁于府中,想着只要他不露面,就不会造成伤害。

        开始,影子安心留在白府,从不曾惹麻烦。他看着汉王世子帮助父亲夺取天下,看着大唐建立,世子变太子,很快的又在太祖殡天后即位为帝,仅十几年时间,就把大唐治理得天下升平,四海归心。

        本来,他会这样生活下去,可是这一年,淮南道遭遇天灾,颗粒无收。他看到私访到相府的皇上忧心忡忡,却因为国库不丰盈而呕心沥血。于是,他想出一个主意,偷跑出相府,扮演为皇上,到除京都外的首富之地,说服士家贵族捐银赈灾。那些望族,本来就很有社会责任心的,只是无人挑头,才一直没有动作。现在皇上亲临,哪有不伸援手之理。短短十数日,就筹得三百万两白银,解了淮南灾民之苦。

        就在影子要完结这出戏时,忠心耿耿又聪明伶俐的小将军发现了端倪,把影子抓拿回了京城。于是,成就了惊天大案。

        这个故事,半真半假。故事里的人物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明眼人都知道是谁。其实这种隐喻式的手法,更容易让人深信不疑。至于白军师收留一队乐舞者这段,水分很大,但是确有其事。她就是在听影子说起这件童年趣事,又从白相那里知道其中一个小舞者后来莫名其妙的失踪之后,才决定了打这场官司的方针和方法的。

        失踪,意味着影子可以顶上那个人的身份,只要白相配合,点头认下。而白相,当然不会拒绝,毕竟影子的真实身份他知道,还一直是关在他府里秘密院落的。最后,更是从他那里逃脱,正等着将功折罪。另一方面,大萌和一刀从已经从被取消贱籍,回到家乡养老的乐舞者领队那里,得到所谓辅证。于是,故事的逻辑就圆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