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重忠孝、举廉德,这保长也算的上是官面上的人,既然徐阳是宋焘的同窗,那以后也是要从官政的,这若是因为同窗毙而奔,怕也是在以后会落人口舌。

        保长也就卖徐阳这个面子,说了不少官话,这让徐阳有些无语,不过目的还是达到了。宋焘母亲闻言,起初还不愿同意,说什么入土为安云云,但是当徐阳告知三日后,其闺女之事可解时,也就将信将疑的同意了徐阳的守灵。

        毕竟作为一个乡下人,未有那么多的见识,徐阳可是从县学来的,总比她这个老太太懂得多,此时徐阳无疑成了她现在的主心骨,也就勉强的同意了。

        白天的事情就算是这样解决了,但是晚上几乎用徐阳猜测,定然会不太平,为了方便,徐阳先将老婆婆送去了老丈的家里,然后去保长那里寻来了纸笔和色浆,用芦苇杆作为骨架,扎了两个纸人门神,在将院门锁好之后,立于两个门侧。

        出于昨天晚上的启发,徐阳也不知道这样有没有用,在这个聊斋世界一切都显得诡异和灵异,不管能不能成,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心理安慰吧。

        对于扎纸人的手艺,徐阳还是很有自信的,在东北那块,有谁不知道纸人徐的名号,也算是在丧葬界出了名的好手艺,徐阳自小耳濡目染也是得了几分真传的,两个门神几乎手到擒来。为了保险起见,他又在灵堂扎了两个斩斧手,以备不时之需。

        当徐阳把一切都安排妥当的时候天也渐渐暗了下来,自始至终,被锁住的那个屋内,一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是在门缝露出两只眼睛,时刻盯着忙绿的徐阳,似乎充满了好奇。

        看着天渐渐的阴沉下来,徐阳在院内寻了一把镰刀藏于腰间,然后便静静的坐在灵堂中,身后是巨大的棺材,还未烧尽的纸钱在炭棚里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

        四周十分安静,安静的连空气都有些粘稠,因为被火盆靠的很近的原因,徐阳的额头渗出了不少的汗水。闻着纸张烧糊的味道,有些冲鼻,也有些令人昏沉而想要睡觉。

        渐渐的,徐阳就有些困乏了,为了提起精神,他起身在四周检查了一遍,用火烛从灵堂的白色蜡烛上引了些火,然后放在灯笼里,这是他白天从保长那边借的,宋焘这样的寻常百姓家是没有的。

        整理了一下身上不小心沾上的纸灰,徐阳就提着灯笼前去院子里看看。

        院子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能是年代久远,门轴腐朽的原因,当夜风吹起时,院门被鼓动的吱呀吱呀的发出类似磨牙的声音,而那上面的锁则是随着门扇的摆动,咚咚有节奏的撞击在门板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