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跟进的部队,泰格也做了安排,同样战斗力相对更强的第5师和第6师被当成了预备队,跟在第1师身后向西推进,第7师向北,第8师向南,分别作为第1摩托化步兵师与第4师的预备队。

        从北向南,泰格摆出来的阵势是232,一共7个师的作战部队。如果有必要的话,东湾岛上还有两个正在组建的师可以随时增援,分别是第9和第10两个师。

        挡在这些部队前面的郑国军队主力大约是20万人,其中5万人部署在郑国与楚国的边境上,另外有7万人左右驻守在北部齐国边境。

        换句话说,真正能拿出来立即参战的郑国部队,满打满算也就只有8万左右,在兵力上完全不占优势。

        郑国大将军李钧的手里,现在只有4万人,而且这些部队多数还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相较于大唐而言,郑国的工业化程度太低了,原本计划自己生产的大多数武器装备都因为产能的问题,来不及全面部署。

        加上贪污腐化拖延等原因,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换装完成度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实际上,最主力的李钧手里的部队,也就只有大约一半,装备了从希瑞克采购来的希瑞克1型步枪,还有少量的后膛炮而已。

        另外,郑国还有一支比较强悍的部队,是驻守王城的郑同的近卫军,这支部队的武器比较先进,训练水平也更高。

        除了这两支部队之外,郑国的军队大多数还只是装备燧发枪和前膛炮,战斗力真的就非常儿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