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大唐帝国这样後勤补给强大的国家里,这种缺陷其实不算什麽,可放在那些後勤补给不太行的国家,这种缺陷就足以致命了。

        可大家不管这些问题,在许多人心中,只要是大唐帝国使用的武器,那都是强大的,都是值得购买的。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就b如说被超时空要塞还有壮志凌云等影视作品感染了的那一代人,对可变後掠翼都非常的痴迷,他们固执的认为“雄猫”战斗机是最帅的战斗机,战斗力是有特殊加成的。

        而同时代看过变形金刚的人也会对红蜘蛛变形的F-15战斗机喜Ai有加。这些美国空军使用过的,在许多拳打敬老院脚踢幼儿园的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战斗机,後来都成了军火贸易中的宠儿。

        大唐帝国出售MG-42机枪,还拿出的DP-28还有ZB-26这类明星产品,其实也是在进行废物利用。

        因为在开始普及56式突击步枪的同时,大唐帝国的机枪也开始了换装——原本的42机枪全部退役,换成了大名鼎鼎的56式班用机枪。

        这样的换装其实也代表着一种思路的转型:大唐帝国的班排战术,从围绕着通用机枪展开,开始向平均火力思路过渡。

        从过去围绕着一个两个机枪点做文章,变成了全员自动火力充沛,火力更强,部署更加灵活的分散战术。

        此类战术其实是为了衔接步兵战车的过渡战术,尽管现在大唐帝国还没有适用的步兵战车,但是其步兵火力过剩也确实是一个事实了。

        因为唐军全员自动火力,所以已经没有帮机枪班组携带子弹的“步枪手”这个概念了。大家都背着400发左右的自用,包括五六个自用的弹匣,负重已经非常大了。

        这种情况下,再去背机枪组需要使用的大量机枪弹链,这显然是做不到的。所以S速快且浪费的MG-42机枪就不适用了,b较起来更节约的弹鼓供弹的56式班用机枪显然就更合适一些。

        这就是武器装备的变化给战术带来巨大变化的例子,直观的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其他装备没有发生变化之前,强行的推广某种看似先进的未来武器,其实是不正确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