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里,杨若晴把一张纸交给杨华忠。

        “这两进的院子,我打算前面的院子用来做授课的教室。”

        她在一旁解释着,“这后面的厢房,分别是老师的起居屋,学生睡觉的屋子,以及烧饭的灶房和吃饭的饭堂,最后面是茅厕。”

        杨华忠眯起眼,细细的看着,问道:“为啥后面还要做那么多睡觉的屋子啊?还有这灶房,学生们不都是这附近村子里的吗?路近啊!”

        杨若晴道:“做睡觉的屋子和灶房,主要考虑到两点。”

        “一,学堂是面对这十里八村招生的,村子有远又近。”

        “近的,就如咱长坪村和附近的郑家村李家村余家村啥的,一袋子烟的功夫就能往返家与学堂。”

        “可再远一些,譬如几里地外的金家村刘家村啥的,学生往返就有些困难。”

        “赶上天气不好,刮风下雨,他们上学就很不方便了。”

        “有了这灶房,他们晌午就不用家去吃饭,也不用带冷菜冷饭来学堂充饥。”

        “晌午的时候,可以在寝房小眯一会,为下昼的学习养精蓄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