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天”的概念又变得模糊起来——究竟是地球自传360度叫做一天呢?还是太阳两次经过最高点的间隔为一天?又或者地球绕太阳一周时间的365分之1为一天?

        而事实上地球自转速度并不稳定,会因为其他星体的引力牵引而产生变化。

        而太阳两次经过一天最高点的时间被称为“真太阳日”,是由观测得来的,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所以公转速度并不均匀,最长真太阳日和最短真太阳日相差约51秒,因此并不能直接作为计算时间的参数。

        也正是由于真正的一“天”的概念不够精确,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在天文学中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科学家们假设了一个恒星系统,并将假设的太阳称为“平太阳”,而将“平太阳”两次经过中天最高点的时间称为“平太阳日”。

        这样,现代的时间参数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而直到现代所使用的时间参数中,“一天”一般都指的是一个“平太阳日”。

        所以最终我们所熟悉的时、分、秒的概念,都是来自于世界度量衡标准会议所规定的标准——既1900年为平均太阳年,而一个平太阳年的31556925.9747分之一为1秒。

        早在时间的标准确立之前,航行在大海上的人们如何确定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呢?

        首先,通过观测太阳或者北极星的高度可以确定船只所在的纬度,但是没有任何天体能够直观的显示经度差异,因此船长只能通过计算自己船只的当前速度、方向来大略的估算自己目前所在的经度。

        而从天文学上来讲,经度问题可以换算为时间问题。一天有24小时,那么在地球的不同经度上,每小时的时差就相当于经度15,因此只要知道两地的时差就能知道两地之间的经纬度之差了。

        所以,航海钟的概念应运而生。

        其实在现代所谓的航海钟与普通的钟表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因为误差在半秒以内的钟表都可以被称作是航海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