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得好,日后可以慢慢推广,操作不好,科举制很有可能就胎死腹中,可是再想要找到这么好的机会就很难了。所以刘哲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每天都与郭嘉陈群戏志才等人商讨如何完善这件事,同时派人回幽州,调几个大儒文士过来。出题自然是让他们来出,这样也可以堵住一部分人的嘴,连大儒出的简单题

        目都做不好,还想当官?在幽州接到刘哲的消息后,蔡邕等人也十分重视,特别是蔡邕,刘哲亲自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详细述说了刘哲对举察制的看法,提出了举察制的局限,同时列出科举制比举察制的优点,并暗示日后

        将要废除举察制。

        这信让蔡邕看到了刘哲的巨大野心,他心里十分振奋,这才是自己的女婿是嘛,千方百计要压制世家,广招人才,这不就是为了成就霸业是为了什么?

        看完信后的蔡邕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决心要帮自己的女婿干好这件事。

        甚至蔡邕还想亲自前去并州帮忙的,不过刘馨回来了,而且最近幽州第一报也越来越嚣张,更何况,他也要招待自己的老友一家大小,蔡邕觉得自己走不开。

        最后大家商量一番,由邴原与管宁二人带队,带着数十人风风火火地前往并州帮忙,管宁在右北平郡当了郡守有一段时间,自然有为政的经验,这些经验足以让他更好的在并州出题。

        当管宁邴原他们到达并州后,刘哲已经与陈群他们将大致的事项商量得差不多了,然后在和管宁邴原他们商量一番后,步骤与标准就定了下来。第一,由管宁邴原他们制定考试的标准,指定可参考的书籍。这些自然是刘哲根据后世的经验建议的,刘哲不懂科举到底是怎么操作的,他只能根据后世公务员的考试标准来提出建议,再由手下人来

        完善。当然,考试的内容不单单只是圣人文章之类的,更是各方面都有,刘哲需要的是实干的官吏,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第二,成为类似于后世党校的学校,成为太学,没错,刘哲连名字都懒得想了,直接套用汉朝的太学的名字。底层官吏想要升官,必须进入太学里学习,通过考试后才能继续高升。这项措施无疑受到底层官吏的欢迎,对于底层的官吏来说,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只能在原地踏步,无法高升。刘哲的这项措施无疑是给他们打开了一道通向上层的大门了,只要有能力,肯努力,便能

        更上一层楼。刘哲不懂后来的科举到底是怎么样的,他提出的建议也不知道是对还是不对,他只能一步一步摸索着走下去,先用并州做试验田,就像后世的特区一般,试验成功了,就能逐渐向其它地方推广,如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