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差点没晕倒在地,一个月十把,一年也才一百二十把,黄花菜都凉了。

        “流水线,流水线会吗?”李晔恨铁不成钢,连后世的名词都说出口。

        尉迟康似懂非懂。

        李晔自己跑到制弩的工匠那里,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流水线早就有了,叫法不一样,十几名木匠制造弩身,十几名铁匠铸造机件,还有一些人制弦,刷漆,最后由一部分人组装。

        虽然没有后世流水线那么标准化,但也差不多了,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很敬业,做工细致。

        尉迟康小心翼翼道:“禀陛下,弩弓选取生长在悬崖边上的岩桑木,二三十年方可成材,弩身也以二十年以上栗木,两者都需反复浸泡、阴干一年以上,方能制弩。”

        原来如此,若是弓弩这么容易制成,恐怕梁军早就人手一把了。

        这年代受生产力限制,什么都难。

        弩都如此,更不用说马槊、陌刀这些大杀器了。

        “加紧制造,若是一月能造出一百架,朕有重赏。”李晔本来想玩科技碾压,现在看起来是想当然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