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昶篡位也没改变,赋税变本加厉,南诏早就民不聊生,逃入深山密林。

        杨师厚在宣教使的集体建议下,宣布凡投诚之民皆为大唐归民,并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

        军事决策权全在杨师厚一人,但宣教使有参论政事的权力。

        土人渐渐归心,咸称杨师厚为“生父”。

        杨师厚趁机招募南诏壮士再立一营协军,分银枪效节都老卒为军官,加强训练。

        以黄全素令一千银枪效节都五千协军南下,弄栋北面是杨师厚,东面是张行瑾,早就惶惶不可终日,两相对比,直接投了杨师厚。

        杨师厚以八千唐军,破五万南诏联军,唐军的军威打出去了,杨师厚的名声传荡在南诏大地之上,只要银枪效节都出现在哪里,哪里便直接投降。

        甚至三两个斥候出现在城外,守军一哄而散,城内的百姓无论蛮汉,都非常配合开城投降。

        唐军秋毫无犯。

        山林里的逃民也纷纷回返故乡,安心种地。

        仁德配以强悍武力,自然无往不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