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布和项羽自义帝之事便已有裂痕,千古骂名非小事,恐累及子孙,故而在接到项羽阴令,黥布必然心中不愿。

        不知因何原因,黥布最终决定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

        至于为何黥布下定决心,为项羽除害,让自己担负这可能遗臭万年的骂名,其中的缘由董公不知,刘邦亦无法猜透。

        张良虽善谋,对知人亦有一套,但此种事情必然做的极为隐秘,不太容易泄露,除非某参与者走投无路自暴。

        九江之将引兵击杀,纵使再隐秘亦无法保证没有旁观者,会走漏风声,可黥布为何接受项羽之令,这走漏的风声会小很多。

        不过刘邦可揣测一二,肯定因此事黥布并未听从项羽的征兵令,亲随项羽北伐田荣,仅仅遣将将数千人。

        如此当此檄文传至天下,黥布必然会因做贼心虚而不敢妄动,此刘邦所思虑。

        事实上以此事为檄文的确具有巨大的效力,抵得上二十万大军。

        何人去写此檄文,刘邦在董公、张良、陈平三人身上眸光徘徊。

        陈平自荐,刘邦赞赏陈平踊跃,但还是选中张良,在刘邦看来还是张良出身好,有谋略,重要的是有文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