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除了大明朝廷举办的科举之外,本地读书人多了一条投效海汉的出路。只要能通过半年一次的资格考试,便可以获得到三亚的学府进修深造的机会。这种深造不但学费全免,而且就业问题也会得到解决,读完便直接分配进海汉官方机构做事,身份待遇比起那些所谓的职业培训班的匠人可是要高出了一级。

        对于那些一直科举不中,或者更向往安定生活的读书人来,为海汉做事其实是相当不错的去处。海汉人给出的良好待遇有目共睹,而且有稳定开放的上升渠道,今后仍然有机会升迁做官,这总要强过当个一事无成的落魄书生。最重要的是,海汉对读书人的需求十分旺盛,竞争远不似考科举那般激烈,只要有一定的主观意愿,加上身家清白,基本都能通过难度不大的资格考试。

        所以在海汉和学员的双重要求之下,白鹿书院也顺应潮流,开设了针对进修资格考试的课程。当然了,这个课程所用的使用的教材课本,也全部是由海汉所提供。其中的内容都是以海汉公民规范为基础,浅显易懂,再加上有海汉专门指派的教师定期在书院开课讲解,对这些能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来,学习兴趣要远远高于研究枯燥的八股文。

        宁崎循例也在堂上随意抽了数人进行问答,这些学员大多已经成年,不少人也参加过以前的县试甚至乡试,对于这种随堂抽问并无不适,答题也头头是道,言谈方面的确是要强出先前看过的初级班不少。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范迪门心中暗暗决定,等回到巴达维亚之后,就要对当地的教育机构进行一番梳理,特别是汉人兴办的私塾、书院,更是要重清查,看看有没有人在讲授海汉制定的这些洗脑教材。要是海汉使用这种办法向巴达维亚发起渗透,东印度公司还真是有难以防范,还好这趟考察有所收获,不然范迪门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海汉居然还有这一套招数。

        但范迪门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海汉日后如果要踏足爪哇岛,根本就无须采用这种火慢炖,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办法,只消让汉人在当地闹出事,便可以直接以护侨的名义实施军事介入了。当然了,如果海汉日后想要在爪哇岛建立起长久的统治区,那对教育领域的控制仍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

        宁崎在对初级扫盲班的学生们进行抽查询问之后,对白鹿书院的教学成果还是表示了肯定。虽然学生们的思想觉悟距离三亚的水平仍有差距,但考虑到这里的具体环境,白鹿书院也做得算及格了。范长逸得到宁崎的赞许,脸上都要笑开花了。这儋州书院虽多,但能够得到海汉主管文教高层官员的亲口称赞,却不是寻常的待遇了。

        范长逸心中已经开始琢磨,等宁崎走后要把这一段训话记录下来,再去找一找儋州报社的人,争取能在十天一刊的《儋州新闻快报》上拿个头版。届时顺便再花钱打打广告,到了今年招生季必定能获得不错的成效。

        儋州书院众多,招生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白鹿书院虽然是老牌知名书院,但近两年很多书院开始另辟蹊径,开设一些所谓的职业培训班,有造船、纺织、冶炼、航海、勘探、医护等等专业,毕业后会为学员提供进入海汉官办机构的就业机会。这种职业培训班因为周期短见效快,又能解决学成之后的工作问题,颇得一些出身贫寒的学子们青睐。甚至有些原本因为经济原因,并不愿意花钱送孩子念书的家庭,在了解到这种培训班的就业去向之后,也果断为家中孩子报名入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