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帮是清代漕运水手组织的一种行会性秘密结社,结社的初衷全在于保卫自身的利益。徒众昔皆以漕运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

        有河的地方就有漕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天津卫的运河众多,也养活了一群靠水吃饭的纤夫、搬运工。以此为生的多起来,僧多肉少,自然要起争端。这个码头谁说了算?这条船上的货谁搬?这都是容易引起争端的情况。

        到了雍正年间,民间的争端日益严重,最终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上一声令下,把这些行业收归国有,分配工作,终于是减少了些流血争端。

        可到了清末,清政府对各地的掌控力十不存一,漕帮也不再听从官府的话。在辛亥革命期间,天津卫的漕帮在外国人的支持下,掌握了不少河流的码头。到了民国成立,民国政府想收回对码头的掌握,却发现漕帮已经成了难啃的骨头。天津卫各码头共计一千余人,有不少刀口舔血的人,谁也不服气这个新生的政权,这天津卫的军阀也没魄力,就也不管漕帮了。

        没了人监管,天津卫的码头又成了整日见血的地方。在一段时间的搏杀整合后,天津卫的漕帮分为了上、下两个漕帮。下漕帮掌握的都是靠近内陆的老码头,其人员组成都是天津卫的地痞混混乞丐,总的来说,下漕帮的人都是本地人。而上漕帮掌控的都是沿海的码头,人员组成也是外地人居多。

        这两个漕帮,今天你伤了我兄弟,明天我打残你朋友,后天你杀了我手下,仇恨越来越多,个个都双目充血,相互恨着对方。

        眼看局面就要失控了,一场大规模械斗要来临。双方约定在娘娘庙前进行最终决战。

        当晚,天津卫人人紧闭门窗,担惊受怕,睡觉都拿被子捂着脑袋,生怕那不长眼的刀斧落到自家门口。

        可这晚却非常安静,没有刀斧相砍的金属鸣叫声,也没有惨叫声和怒吼声。到了白天,天津卫的民众睁开眼睛,来到娘娘庙前,却发现庙前干净整洁,连一丝血迹都没有。

        来往的人懵了,这两伙人是搏杀完了顺便清理地面,还是根本就没起冲突呢?

        有好事的人往各码头跑了一圈,发现码头工人人数没少,都是完整胳膊腿,也没有负伤的人。看来昨天,双方是没有发生冲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