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新读书人不在文庙前面玩了,反而是跟老外学了一手,玩起了“文化沙龙”。

        那时候,能读起书,留过洋,都是有钱人家。有钱人家,大多都有个大院子,等哪天秋高气爽,天气凉快,就喊上三五好友,大家聚在一起,开个文化沙龙,你说说这段时间读了什么书,我说说前几天结识了哪个名人,大家好不快乐。

        这种文化沙龙,是邀请制的,如果不是和主人相识,是很难进入其中的。同时,文化沙龙还是一种结交的手段。主人想结交一个大文化人,给他发邀请,人家架子大,和你们一群猫猫狗狗一起交流,掉面子。人家不来,怎么办?

        那就把邀请换成雇。

        给大文化人一笔钱,请他来讲课,一来二去,不就熟了吗?

        可惜,江流现在一是没钱开文化沙龙,二是不够资格被邀请,所以这条路,也不好走。

        江流现在脑子冷静下来了,成立救宝队这事,急不来。自己只是一个小小埋尸匠,一没有影响力,二没有金钱,谁也不服自己。

        在天津卫,想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个“闲人”。

        闲人者,清闲少事之人也。在清朝,闲人又指不在朝廷当差,不吃皇粮的旗人。但在天津卫,“闲人”的定义又不一样了。

        天津卫的闲人,就是彻彻底底的闲人,游手好闲,一天到晚啥也不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