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启南面前的设计图上,是一个格外复杂却又一目了然的机械结构。

        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钟,悬挂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支架上。

        有圆钟,有扁钟。

        十二口圆钟在下,最大的那一口,按照上面标注的数据,直径达3米多,高达5米,重达26吨,能发出c2的低音。

        这十二口圆钟,最小的一个,也有2米多高,能发出b2的音。

        再然后,就是多达45枚的扁钟。

        全世界都有圆钟,但扁钟是中国编钟特有的形状,因为圆形的钟,谐波分音很难衰减,譬如永乐大钟,其泛音可以响数分钟之久,奏响之后,久久不停,所以不能奏乐。

        而编钟上使用的扁形钟,是“合瓦”形,就像是两片瓦合在一起,它的横截面是椭圆形的,一旦敲响之后,因为形状的原因,声音很快就会衰减,不会长时间回响。

        据实验测定,合瓦形的编钟,在敲击之后0.5秒,全部高频谐波消失,基音也开始衰减,一秒之后基音也消失大半。所以,如果用来演奏比较舒缓的音乐,已经完全可以用来听了。

        这45枚编钟,每一个都是一钟双音,覆盖了大概六个八度之多,从c3直接到b8。

        12口巨大的圆钟,45个扁钟,一共57个大小不一的铜钟,密密麻麻、错落有致地排布在四方形的支架上,有序地利用了每一分空间,覆盖了7个八度的音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