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鼓复原”项目,最终还是被“谷小白声学实验室”拿到了手。

        毕竟,古代的乐器到底是什么样,什么声音,没有人见过它的本来面貌,也没有人听过它的演奏;这并不完全是的科技竞争,正如赵兴盛所说,人文、音乐方面的因素,其实更多。

        声学所的技术实力,足以碾压谷小白的实验室,但是在人文和音乐方面,特别是音乐方面,被谷小白毫不留情的碾压了。

        当谷小白直接拿出来复原的鼍鼓,演奏了一曲《著》,以古曲起,以现代乐理和音乐风格和,直接鼓动全场,就连邓舜扬都被感染时。

        谁敢说,这不是鼍鼓?

        就连邓舜扬自己都觉得,古代的鼍鼓,到了现代,它一定是这个样子,一定是这个音色。

        遥想古人,听着逢逢鼍鼓,跳起细腰舞时,或许就是这等风范。

        当然,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水桶大粗腰,一点也不像细腰舞。

        其实古代乐器,它本就是简单的智慧,朴素的思想,依托的是自然的规律与原始的材料,并不需要太多的声学知识。

        声学知识只是为了更尽可能地还原它的风貌,但基础类的就够了,不需要太多前沿的研究。

        就连邓舜扬都觉得自己输的不怨,毕竟谷小白太有说服力了,他觉得如果是自己,也会把这一票投给谷小白。

        然后他忍不住埋怨自己的学生朱启南:“启南你也加把劲啊,你们不都是唱歌的吗,把小白压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