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喜极而泣、泪流满面……苏军在那一刻由衷表现出的一切,令金军听到的最初足以惊愕、恐慌!

        苏军,祁连山,曾经都是能帮金军对林阡后院起火的势力。如今百川入海尽归林阡所有,陇右的金宋兵力何止此消彼长这么简单!这一战的结局如此颠覆,后果如此意外,危害如此巨大……

        “日后陇右,恐难复也。”苏醒后,楚风流悔恨之余握紧了拳。

        

        当初,楚风流和林阡一样,将苏军一分为三看待:抗金派、降金派、中立派。这三派的人数并不尽相同。会主动投靠林阡的抗金派十根手指头都数得过来,甚至可以归进中立派合计。人数方能和降金派抗衡,所以楚风流又称苏军其实只有两大派,“降金或四分五裂”。

        林阡也说过,苏慕梓倾覆后,必然是“大批降金,大批归隐。只有一小批兵将可能主动归我。”由于存在着苏降雪等障碍,加上旧主苏慕梓会依附金人,这一小批的抗金派难免不受中立派的影响产生消极和隐遁之意,虽然归顺林阡却不卖力,最终归隐在林阡军中……

        是以一旦苏慕梓势力倾覆。最大的获利者是楚风流。

        后来的谌讯之死,也令她笑叹,天助我也。为何?因为谌讯之死给那些中立派甚至抗金派们指点了除了归隐山林、归顺林阡之外的第三条路——如果发现信仰只是一场欺骗,那汝等大可自尽以殉道。如此,林阡收益则更少。

        此外楚风流也清楚,尽管出了谌讯这号人物,林阡还是会想尽办法争取多多益善的抗金派,但那不会比楚风流收服降金派见效快,楚风流能抓住和利用这种“时间差”兼并“人数差”一起来打败林阡。

        楚风流在苏军问题上几乎一直是同林阡下的明棋,结果没想到竟然在最后一刻崩盘——计划之外的楚风流和苏慕梓兵戎相见,竟然帮林阡大大缩短了这一收服抗金派的时间,另一方面,还给他亲手送过去了一部分楚风流始料未及的中立派……

        亡羊补牢,楚风流原想在最后一刻通过围城打援完成对苏军和盟军最后的离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