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给江星衍相反,林阡给李全当然是以罪犯之名“示众”。

        不过,令谁都意想不到的是,在盟军的重心大部分转移向宣化府时,正月初一清晨传来消息,绥远关前李全尸体不翼而飞。

        众说纷纭,有民众说盗走他的是个高手;有人说曾在红袄寨的驻地见过。

        “杨鞍?盗走李全尸体是几个意思!要偷偷厚葬吗!”封寒闻言,怒不可遏,“这拎不清的东西,以为林阡不追究他他就可以任意妄为!?”

        “亏得我老祝给李全补剁了两刀,否则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和李全演的苦肉计了。”祝孟尝说,还好自己小人之心,补了两刀全在要害。

        审判杨鞍,本来在审判李全的下一轮。但杨妙真极力撇清、夹在中间太过辛苦,林阡都看在眼里,所以一再降低要求,只需杨鞍和李全断,他就对红袄寨从轻发落。林阡这个决定有一定的道理——杨鞍如妙真所说,从前都是被蒙骗的,今次只要能狠下心肠,未来很容易领着红袄寨走回正道。

        但现实似乎辜负了妙真的希望和林阡的苦心?杨鞍杀李全,表面醒悟了、坚定了,实际却是迫于压力心不甘情不愿,甚至,他是冷静理智地弃车保帅……也就是说,杨鞍不仅是个伪君子,而且比李全还奸恶,还可怕。后两种情况他都会自觉愧对李全,所以才想要冒险盗尸将之厚葬!

        会是这样吗!竟到现在还教人看不透忠奸!

        “之所以带着红袄寨又上贼船,是因为杨鞍仇恨不在蒙古,所以会被李全三言两语引诱,终究破罐子破摔,逼迫林阡弃去曹王府迎回红袄寨”——什么厚着脸皮、破罐子破摔,他就不能是有计划地以战争要挟?甚而至于,不是要挟,杨鞍也没想过要回来——他就不能是意念坚决地想要对付林阡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