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教林阡和凤箫吟怀疑和否决,安丙是不可能让王喜的潜伏功劳得见天日的“王喜,我对盟王盟主多番担保,说你是个有志之士,他们才饶过你,然而,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在吴曦身边的时候心向大宋?不如就用这孩子的死,博取同情和信任,岂不更好?”

        王喜脑子轰一声,直接瘫坐下来,这话什么意思?先前自己在吴曦身边的潜伏之功,要完全被安丙死死压住不报了?安丙他,过河拆桥到这般肆无忌惮?!可怜吾儿,竟要白死?!

        王喜没想到安丙的阴暗程度超出预计,即使早有准备也措手不及,一口气没提上来,抱着儿子的尸体倒在地上。

        在安丙心里,“王喜实际也是可以清理掉的”,当然了,为了防止李好义装得不争,最好还是像这样给王喜留口气。王喜,反正也是行尸走肉,不足为虑。

        

        可惜安丙千虑一失,王喜并未真的奄奄一息,而是就此憋着一股劲伺机报复。

        如何能教爱子的死仅仅成为洗白自己的借口,吾儿,且看,父亲会为你赢回沔州,甚至蜀川!

        王喜此人,格局虽小,脑子却活,对安丙的卸磨杀驴“早有准备”——安丙还问“你有什么证据”?要证据,多的是,王喜卖命期间就整理好了安丙所有罪证给自己留后路,并且通过发小刘昌国的弓箭手射给了曹王府留底,不止一次。可以说,安丙对孙忠锐、杨巨源、李好义的所作所为,林陌比林阡凤箫吟还清楚。

        从什么时候开始收集的?从安丙用李好义来制衡王喜的第一天起,王喜就已经犯嘀咕许诺我一个沔州都统,却把李好义安排成副都统?安丙啊安丙,你表面制止我和李好义交恶,背后却分设副都统激化我们的矛盾。两相抵触,可见你是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之小人,岂能不防!

        王喜一边提防着安丙,一边则继续仇视李好义,但忖度自己在安丙那里可能还寄生于李好义,只能强忍着留李好义的命。后来王喜潜伏在吴曦身边朝不保夕,却遥望李好义在林阡身边功绩显赫今非昔比,这口恶气如何可以咽得下,身为亡命之徒的他,满心盼望李好义赶紧死——

        “昌国,若是实在不能忍他李好义,你便寻个机会、送他上路吧,刚好由你取而代之!”上个月他就对被自己安排在李好义近身的发小刘昌国这么说,而今,被安丙逼着、黑化程度比安丙更甚的他,眼看安丙和李好义关系转圜,一心要将这件事加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