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王喜收到林陌回信后,深知自己不是那么好“督促”安丙搅混大散关——督促?安丙内心向着凤箫吟,口口声声“盟主”,完全看作靠山。

        王喜脑子却是一等一的灵活,不能随心操控,那我投其所好,不就行了?

        林陌的心意王喜是清楚的,若想要大散关乱,最容易的就是挑起凤州杨巨源集团反叛,不过,杨巨源虽然对凤箫吟诸多藐视,却不可能因为不忿李好义之死处决不公就反叛,而更多的是求同存异一起化悲愤为力量向金军砍杀。但杨巨源此人有个死穴,好大喜功且不依不饶,这一点成功地引起了安丙对他的反感和憎恶,一旦安丙继续打压,自会造成恶性循环。

        那就从安丙和杨巨源的关系入手!王喜“督促”不成,“怂恿”还不行吗。

        于是王喜授意亲信,对安丙以谗言旁敲侧击,提醒安丙终于想起“除杨”计划,一边压着杨巨源给朝廷的信,一边抢先奏报杨巨源有不臣之心,尔后坐等朝廷回信,十有七八是将杨巨源降职处分。

        一来凤箫吟在,二来李好义刚死,安丙不敢下重手;本来做到这一步也已经满足林陌所需,接下来静观其变即可——宋廷的颠倒是非黑白,势必令在乎功名的杨巨源出离愤怒,杨巨源若能领导凤州军调转锋芒,凭他的一呼百应能力,足以撼动始料不及的凤箫吟。

        

        孰料,王喜亲信物以类聚,个个逮着机会公报私仇,接二连三向安丙诬告杨巨源的部下谋划作乱,安丙心下大悦,剪除杨巨源羽翼不是挺好?便也不管他们都属于二月诛吴的七十四功臣,竟逐一秘密杀害。

        不杀则已,一杀完全停不下来,安丙迫不及待竟想将除杨改作诛杨不等朝廷回信了,直接干掉他好了!不过,思及凤箫吟正坐镇蜀口,安丙又放下了屠刀。秘密杀人不难,难的是那是杨巨源、和他的任何麾下都不同,杀他和杀李好义一样等同于动川蜀的根基……盟主和宋堡主心里,我都已经是不二主帅、杨巨源李好义都是辅翼,真的有必要赶尽杀绝吗。

        得不偿失,便算了。安丙再怎么老奸巨猾,有个念头都是肯定的,林阡走后,他要做好官军第一人,与凤箫吟共建和谐川蜀。

        可惜无巧不成书,人总是会栽在自己的死穴上——

        安丙的死穴就是想做好人,想消除污点,怕自己被疏远被轻视,怕自己屈居他人之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