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看不透战场形势,套用背水战术,最终难逃死境。

        汉高祖三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

        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可以说,此时的赵军占据有利地形,随时准备与韩信决战。

        在古代,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

        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

        反观韩信,麾下只有万余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人马疲惫,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那么,韩信是如何将战况导向“生”的呢?我们不妨探究一番。

        其一,韩信的对手是赵国大将陈余,这个家伙善于正规作战,对野路子一窍不通。

        什么是正规作战?其实,就是双方将战场约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宽场,然后,针尖对麦芒的大战一场,有点君子决斗的意思。

        赵军帐下谋士李左车曾向陈余献策,建议偷袭韩信军的辎重部队,使远道而来的韩信军断绝补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