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理解为历史对人物或事件的重新塑造功能。

        这一点,在后世人们的人物再评价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

        所以,动辄大规模屠戮功臣与士大夫的皇帝,却大多被后人轻轻放过,甚至还被千方百计地加以淡化或开脱。

        这不能不让人惊诧历史的复杂性!

        在李广的身上,我们同样能见到这种历史人物重新被塑造的景象。

        借助于司马迁《史记》文字的魅力,李广成为受委屈的历史人物之象征。

        久而久之,人们基于同情的心理,又使李广升华为华夏民族的百战名将乃至民族长城的图腾。

        换言之,到了后世,尤其从唐代以降,李广的形象就转化成为人们抗击外侮时追慕英雄再世的精神寄托了。

        唐代王昌龄《出塞》一诗就是这方面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鲜明例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更是将李广幻化为针砭当时军队建设之弊端、寄托人们呼唤与寻找军魂与国魂的希冀了。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