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道光年间,肯定有所重叠,就是不知道谁的年龄大一些罢了。”

        “这倒是次要的,主要是我没有想到这《海国图志》居然还有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一番功劳,刚才还在郁闷了,现在算是弄明白了啊。”

        “可怜了这一批的开明之士了,可惜魏源到死都没有看到大清进行改革的那一天,如果这场直播是真的那该多好。”

        “前面的兄弟小说看多了吧!这只是一个节目策划而已,不过我也到希望有这么一幕,这样那些开创了先河的圣贤们也能够看到自己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了,倒也是一件趣事!”

        “叶子大神说话了,赶紧听,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已经倒计时了。”

        魏源在接收了林则徐的赠书后,画面一转到了魏源的书房处,在这里开始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的编著。

        “先生在林则徐的赠书下,开始了《海国图志》的编著生涯,春夏秋冬,度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在研究《四洲志》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于道光二十二年写成了第一版共计五十卷的《海国图志》,后经过两次增编至咸丰二年,共计十年,除在《四洲志》的基础上之外,还从英格兰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陶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近七十多种著作及资料中查证,汇编成百卷书。”叶迟说着看向了魏源道:“正是先生的著作让后人知道未来之路如何去走,故步自封是落后的表现,汲取新的知识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本源,在《海国图志》中除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之外,还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之语,更直言说明,要学习西方的战舰制作、火炮制作以及练兵之法,并倡导由此而进行自己制造这些火器,只可惜……”

        “只可惜天朝视西方科技为淫巧之作难登大雅之堂,更是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而随着林公的去世,朝堂之上更是对此毫无关注,视若无睹,明明不知这英军从何而来,却又不去做预防,更不去了解这个国家,那么下一次再次被他们侵略,那么倒霉的还是自己。”魏源说到这里就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道:“就犹如方才小友所言,未来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都未能拯救这个国家,我魏源倒是还在奢求着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朝廷施行改革,倒是可笑至极啊!”

        “可笑?只是可笑的不是先生的奢望,而是当今朝廷的腐朽无能。”叶迟摇了摇头道:“先生可知这《海国图志》的改革策略,没有被清廷接纳,却咸丰四年,您的六十卷本的《海国图志》被翻译成日文,一度成为?本的圣物,并且借鉴您的思想进行改革,而这次改革对于?本历史有着颠覆性的作用,使的这一个小小岛国一举成为后世的军事强国,除了中日甲午海战外,还对清朝灭亡后的华夏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战争。”

        “什么?这蛮夷小国居然能够在华夏进行十四年的战争,这居然与我魏某人有关系?这……咳咳咳……”魏源一时激动的咳嗽了起来。

        “先生还请保重身体,此非先生之过,如无先生编著的这《海国图志》,怕是世人想要知道这些外夷的现状更是渺茫,您与林公的先见之明,打开了华夏开眼看世界的先河,只是朝廷里的那些人或许知道这其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利益,即使是洋务运动的开展也是抱着‘师夷长技以制民’与‘资夷力以助剿济运’进行镇压国内农民革命,除了大大小小被压迫起义的老百姓外,最为著名的就是为了保卫国家而对夷人进行斗阵的义和团。”

        “师夷长技以制民,大清终究是国运到头了啊!小友既然从后世而来,不知道可否让我观一观这后世的华夏?”魏源呼出了一口浊气,想到了叶迟的身份,于是试探着问道。

        “小子正有此意,先生请随我来!”叶迟向前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一道跨越历史的星辰之桥出现在两人的面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www.dxsz8.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