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综合其他 > 方舟策 >
        夜sE初沉,旧S棚中,风声带着竹叶互击的细碎。陆玄策仍维持着盘膝姿势,呼x1如丝,心拍缓缓沉入丹田,将那口「长」息稳在x肋之间,不落、不散。耳边的风里,偶尔有细若蚊鸣的节拍探入,与先前林外试探过他的节律略有不同——多了一分急促,像有人刻意催促事态往某个方向推去。

        他没回应,只在袖中轻扣竹尺三下,记下节奏的变化。这节奏背後的手法,和覆印试中遇到的外桥钩笔极为相似,显然不是无关之人所为。

        天未亮,他便起身,沿着後山小径绕到外院东偏。讲武坪边的林影中,清眸青年已立在石台上,手中持着一卷细长竹简。见陆玄策到来,他将竹简轻轻一抖,低声道:「昨夜那GU外桥气息,再次出现?」

        「是,而且节律有变。」陆玄策将竹尺横於掌心,将节拍一一敲出。清眸青年听完,眉峰一挑:「催局……果然有人不愿事情拖长。这样也好,b得我们更快行动。」

        二人立刻以「双亭互借」的节拍演练半柱香,将内外息在特定节拍中互换与掩护,为的就是在接下来的场合中,能在不暴露自身真息的情况下窥探对方的桥源。

        卯时一到,外院任务榜前已聚了不少人。新贴出的红框任务——「北坊声局·卷盗案」格外引人注意,尤其旁注的「内审联署」,意味着此案与院内规矩紧密相连。

        所谓声局,是北坊特有的查议之所,由声律师与记录官组成,凡涉及声纹、息印、拍律的争端,都可在此「公议」。今日允许外院弟子旁听一席,自然x1引了许多探求新知或想打探消息的人。

        陆玄策与清眸青年各持旁听牌,随众人进入声局。

        声局内布置如半圆形讲坛,中央为「音台」,以七十二片白玉板组合而成,每片板下皆藏有不同的共鸣腔,能将细微的声息放大呈现。台後悬着一面巨大的「声镜」,银光如水,能映出被记录的节律形态。

        今日的主审是声局副司「闻峤」,须髯如笔,目光如刀。他开场便抬手示意,台上的声镜亮起,映出一段昨夜捕捉到的节律——快、快、慢、半急。那半急的尾拍,陆玄策心头一动,正是昨夜在旧S棚听到的变化节奏。

        闻峤沉声道:「此节律,为卷盗案中留痕之一。其特徵是尾拍前加半急,极少见於市井,反多见於镜楼派系的‘连桥钩’。然而,我等尚未能定位其源。」

        清眸青年微微侧首,低声对陆玄策道:「果然是镜楼。」

        接下来的旁听过程,声局依序展示了几段案发现场录得的声纹,每一段之间皆隔着不同的环境共鸣,显示作案者熟悉如何利用地形掩饰节律的原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