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现代言情 > 巨枭 >
        与今山西运城市相邻的今河南三门峡市,也是农部落的聚居中心。数千年之后,这里仍有神农氏后裔。史记本周纪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裴骃史记集解注释:“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首县弘农,治在今河南灵宝县。陕县今属三门峡市。地理志载弘农郡“有铁官,在黾池”黾池即今渑池县,亦属三门峡市。灵宝县有金矿,至今仍有重大开采价值。其它如银、铜、铁、锌、铝等矿藏资源储量也很丰富,该地区具有金属冶炼的必备条件。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处,即在灵宝县境内8,其相对历史年代在轩辕与之战后。这一地区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土地肥饶,盛产五谷林果及紫胡、天麻、黄苓、丹参等中草药,宜于农耕部落居住。

        由史籍所载观之,部落因得盐池之利,金属冶炼之法,成为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落联盟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部落。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显赫者称炎帝,失败者称。

        关于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而巩固帝位,黄帝与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于中冀;三说是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第一种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貙、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逸周书尝麦解:“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风伯雨师是农耕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战败后的结果,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为兵主行礼祠之俗。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起兵,皆从民俗礼祠,见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史记高祖本纪。

        管子五行亦有黄帝重用的记载:“昔者黄帝得而明于天道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当时”是中原黄帝部落联盟的一种公职名称,其地位与职能约与周礼中的“天官”相类,亦近似于后世各朝之宰相,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此处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部落生产生活,管理好农业部落社会的关键。

        关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记载,反映了黄帝与关系的不同阶段与不同侧面。“”本是农部落的他称,既是对部落酋长的他称,也是对部落全体成员的他称。部落的第一任酋长称,第二任酋长亦称;第一代部落成员称,第二代部落成员仍然被称为。如同大载礼记五帝德记“黄帝三百年”之类传言的实际内涵。把黄帝与的战后关系放到原始部落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杀戮是不可避免的,斩尽杀绝又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是让战败的部落在服从的条件下保持原状生活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