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现代言情 > 巨枭 >
        的遗裔在部落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聚居点后世所谓“城”、坟冢、祀祠等遗迹的记载,追溯这些遗迹,可以看出部落的活动地区,以现其遗裔的线索。

        关于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泉会,水出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泉在今涿鹿县矾山镇龙王塘村中央,河流源头来自东灵山,即山海经里说的“灵山”,河流从矾山镇折向东,流入桑干河。阪泉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新安县有屋场等。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

        关于冢的记载,见于皇览墓冢记:“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三国时之东平寿张县治在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县。

        关于祠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巡游,封泰山,禅梁父,礼祠齐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今山东东平县即其故治。又,汉书地理志东郡寿良张9县条下记:“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汉东郡寿起兵之时,“祠黄帝于沛庭”。秦时沛县,治在今江苏徐州市沛县。沛县东境隔微山湖与山东相望。

        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于宇少昊”之语。这里的“宇”释为“边”。于屋则檐边为宇,于国则四垂为宇。意思是说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边垂居住。当时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为中心。左传2定四年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在少昊之西垂。

        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神,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依上列籍记述,关于的遗迹、遗俗、传说,历数千年之久,逮至秦汉,仍然以浓烈的色彩保存于民间。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民俗的社会条件。这些地区在两汉时期又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之地,无疑有相当多的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份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11部落遗裔。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