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想而知,这帮年青人在这段时间里的工作紧张程度了。

        与此同时,支援另外一个工程的船员们也不轻松,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机械组搞基建,机械厂和胶合板厂的基建任务有很多,尽管他们有工程机械帮忙,但那个劳累程度跟航海培训也差不到哪里去。

        最近,骆老板他们除了帮忙搞了一下玻璃厂建设外,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溶洞大门外面自家的那两个工厂上面。

        当然这也是因为全局建设的迫切需要,因为在这段大建设的时间里,机械组收到了很多“业务订单”。

        当初在机械维修厂尚处于蓝图阶段的时候,曹丽梅那边就来下订单了——要求给矿场生产一种比标准车皮更轻便的人力轨道运输车。

        因为油料日渐和维修保养等等因素,来自旧世界的工程机械车辆已经不能大规模地用于矿场和各种运输作业了。

        矿场的支线铁轨是溶洞物资建成的,目前尚余近四十公里的铁轨和枕木。

        曹丽梅预计,随着各个矿点的逐渐开发,以后大约还需要新增二十公里左右的支线铁路,显然,修铁路的劳动力和物资目前都没有问题,但缺乏的就是轨道运输车辆。

        至于溶洞里的三轮车和自行车,目前大部分已经另有用途,特别是三轮车,顾晋打算在妮可号上配备一些,主要用于紫霞岛新建码头的运输,而自行车是穿越者们自己打算用的,而且这些车辆都不适于用于矿场的运输。

        显然,现在也不能指望机械组立刻造出蒸汽机车和配套的车厢,因此曹丽梅给出的矿石运输解决方案是:生产人力轨道车和配套的小型车皮。

        曹丽梅说的是一种叫手摇车的轻型轨道车,有四个车轮,利用杠杆、曲轴、齿轮等机械装置驱动,可以拖带数节轻型车厢,四人一起操作,单车时速可达二十公里。

        因为这个项目事关节省劳力、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采矿效率,还能在暂时在没有蒸汽机车的情况下,解决铁路短途轻载运输问题,所以曹丽梅很早就把报告提交到了最高执委会那里,并请求在全体大会上讨论通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