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考虑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情况以及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地德军的防御态势之后,他计划在十月份向德布勒森、乔普等地域的德军发动全面进攻,争取歼灭或击溃盘踞在两地的德军部队,为后续围歼德军东喀尔巴仟集群创造条件。

        在离开莫斯科之前,罗科索夫斯基与维克托见了一面,两人一同吃了晚餐,其间,罗科索夫斯基向维克托表达了谢意,尽管调往罗马尼亚令他失去了指挥进攻柏林战役的机会,但就像维克托此前所说的,远离了波兰,总能让他少受一些不必要的猜忌。

        ………………………………

        进入九月之后,莫斯科的气温下降的很快,前半个月,日平均气温就降到了十六度以下,而最低气温,甚至还不到十度,那种秋天迅速临近的感觉,实在是分外的浓厚。

        已经是黄昏,夕阳西坠,红霞漫天。

        克里姆林宫内,军械库前的甬路上,穿着一身白色海军服的斯大林同志,叼着他的标志性烟斗,缓步走在落着零星枯叶的小路上。在他身边,错后半步的地方,穿着一身宝蓝色军装的维克托,手里拿着一个黄色封面的文件夹,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前两天,斯大林同志染上了感冒,尽管现在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但整个人依旧显得精神头不足。在医生的建议下,他调整了一下作息,昨晚难得的没有熬夜,因此,今天白天的时候也没有补觉。

        维克托在暮色将至,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就要下班的时候,接到了波斯克列贝舍夫同志打过去的电话,说是斯大林同志让他去一趟克里姆林宫,汇报一下撒马尔罕发生的骚乱问题。

        撒马尔罕的骚乱,是最近两天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和内务人民委员部都比较关注的问题。这次的骚乱,起因是宗教问题,而且是伊斯兰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引发的。

        在此之前,内务人民委员部为了剿灭外高加索地区的叛乱,将一批车臣人迁徙到了撒马尔罕,当时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考虑迁徙问题的时候,显然是忽视了撒马尔罕地区的宗教平衡问题。

        被前夕到撒马尔罕地区的车臣人,主要是逊尼派的穆斯林,而撒马尔罕地区的穆斯林中,既有逊尼派也有什叶派,双方在长期的定居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平衡局面。而车臣人的到来,显然是打破了这种平衡,最终在那里制造了一起因宗教问题而爆发的骚乱。

        幸运的是,这场骚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平息了,尽管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但影响范围却不是很大。

        但即便如此,消息终归还是传到了斯大林同志的耳朵里,这也是他找维克托了解情况的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