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离家的那段时间,每天放学回家後,我总是一个人挥剑。

        我想,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认识「寂寞」这种感觉。父亲离家不说,欧库尔妲在开始更进阶的训练後,由於T力难以负荷,所以也无法在结束训练後继续和我一起练剑。虽然母亲依然陪在我的身边,但是生活中突然少了某个人的那种空洞并不是其他人可以填补的,就算是母亲也一样。

        而基础学校的生活,并没有转移我太多的注意力。

        L,没上过基础学校的你应该很难想像吧?像帝埃尔拉学这种邦联高等学院,都是让学生按各自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修各种课程,顶多依照学生的年级与程度,在各类课程中进行初、中、高级的大略划分。但在基础学校里面,课程设计的方式完全不同:不仅严格按照年龄分级,而且该上哪些课目,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全部都安排好了。

        以实作为主的农事、木工与陶器制作等课程,由於习惯观察和模仿,我上手的速度b多数同学都要更快;其他像语言、算数、地理、制图这些商业基础学科,就算遇到了什麽问题,母亲也能为我解答。与不断强调「JiNg益求JiNg」的学院不同,在基础学校里,只要能够达到标准,老师就不会提出更高水准的要求——而这一点,对志不在此的我来说不啻一大福音。

        在课堂之外,我在基础学校就读的时候并没有交到什麽朋友。毕竟,在基础学校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是出身於什麽世家或贵族——因为在这个年龄,大部分的世家子弟要不是因为继承了天赋,正在努力训练准备申请高等学院的入学许可,就是接受家庭教师的集中教育,准备日後承接家族事务。只有像艾斯巴达斯这种单纯的军旅世家,才会直接把我这种「无用」的孩子丢到基础学校里头。

        而在此之上,学生里还有「本地」与「外地」两个群T之分。

        如你所知,包含帝埃尔拉学院在内,穆埃博雷邦联十七个邦国里只有三所高等学院,而基础学校的数量虽然多了一些,但也不过区区九所而已。因此,像是皮埃德拉这种还没站稳脚步的小型邦国,要想让子nV接受基础学校的教育,就只能把他们送到邻邦就学。

        对那些外地学生来说,由於要在经济发展程度b较高的邻邦长期生活,所以他们在各自邦国中通常都属於家庭经济能力b较高、生活条件也b较优渥的一群。相较之下,本地学生的家庭背景就复杂得多,不仅各行各业都有,经济条件的落差也更大一些。从小生活环境的差异,加上基础学校规定外地学生必须住校,使得外地学生在长时间的密切相处下渐渐形成了一个高度凝聚而排外的群T。

        况且除了经济条件之外,各国在生活文化上的差异也所在多有,无形中更加剧了本地与外地学生之间时不时的纠纷——你知道,L,虽然类似的摩擦在帝埃尔拉学院内也从没少过,但由於学院学生大多来自各国的世家贵族,彼此在相处上也就多了一些不成文的社交礼仪规范。而在没有这些规范的基础学校里头,混乱的状况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说了这麽多,反正不论是因为家庭背景、社会阶层还是文化差异的缘故,终归一句话:我在学校没有朋友。所以我生活中唯一的重心,就只有手里的那把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