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汇聚在汪琳身上,她染回棕sE的头发,绑成了优雅的公主头,在光线照耀下看起来淡了一些。耳朵上那些尖尖银黑的刺被摘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垂吊着的两颗黑sE宝石,典雅又符合汪琳一贯的风格。黑sE的长礼服衬托着她的光芒,她看起来像是夜里最亮的那颗星。

        我非常紧张,一直偷偷动着手指,无声复习困难的片段。然当汪琳落下第一颗音符的时候,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她身上,原本紧绷的肩膀也放松下来。

        我喜欢汪琳的琴音。她指下的巴赫是如此安稳而美好。C大调既有的平实,以及贯穿全曲无数次再现的附点八分音符接十六分音符的音型,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述说,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模糊的记忆与照片当中,某次与爷爷散步的景象。彷佛爷爷走在前方,时不时转回头看看贪玩的我,在缓缓前行的旋律里,逐渐叠加声部,绵延的乐句就像公园里那条似乎没有尽头的路,至少对那时候小小的我而言,好像走不完一样。

        最後一颗音符稳稳地被放置,我几乎回忆起爷爷牵着我小小的手的触感,即使我知道,那可能只是我的想像而已。毕竟,我对祂的认识,就只到两岁而已。

        评审和其他观众大概也被汪琳音乐里的庄重与真挚感动,等余音散去,才像是从梦里醒来那样拍起手。

        汪琳说过,她会选择这首,是因为这是她的第一位小提琴老师曾演奏给她听的曲子,也是x1引了她想学习小提琴的初心。同时,这首曲子也代表着汪琳对老师的思念。可能是因为这样,她的演奏才能够熟练又富有情感。巴赫的乐曲并不像浪漫乐派那麽感X,在加入个人情感时,还要兼顾作曲家的意志,是很不简单的。

        第二首是充满高难度技巧的伊萨伊,标题为「叙事曲」的D小调奏鸣曲。我是绝对弹不了这麽炫技的曲子的,可是汪琳让整件事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很简单。飞速的乐段、双音甚至三音和弦,每次都让我忍不住想到沙滩上快速移动的寄居蟹——虽然,用这样的小动物b喻汪琳漂亮细长的手指,似乎有点奇怪,且我看过的寄居蟹并不多,因为我讨厌沙子的触感……

        最後几个小节,和弦极快地上行,直至最末一个短促又响亮的单音。这样的安排令听者们的心彷佛卡到了喉咙,再瞬间被丢下,那样地令人不敢呼x1。待大家反应过来,掌声才响起,并一直持续着。

        我在掌声之中最後一次调整琴椅高度、翻开乐谱,告诉自己专注在和汪琳合奏的快乐、专注在与在场的所有人分享音乐。等厅内再度安静下来,我才深深x1气、和汪琳点头确认。

        默数拍子,我按下第一个和弦,带出点水般的前奏。

        汪琳小提琴那温和的琴音滑入,以相似的句型作为回声般的问答,不断再现。钢琴的陪伴像是一条暖和的毛毯,在後方柔和地承接,直到迎来属於自己的独奏。

        练习的时候,独奏的片段是我最害怕的,时常卡顿。但现在,音符却自然流畅地接续。我感到满足、多了些信心。我可以稍微看到汪琳的侧脸,看到她赞许的微笑。

        相同的主题再度回返,有小提琴的自语呢喃,也有钢琴的独自沉思,最後变回一开始那样的问答,缓慢、和谐地结束。

        我站起身,走到汪琳身边与她并肩、鞠躬。在掌声之中,我们走回後台、往休息室去。

        这便是我们第一次正式同台。

        无论有没有得奖,我相信我们都做了最大的努力,并且享受。就像最後彩排那天,汪琳在纸条上写的一样。

        这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吧文学;http://www.dxsz8.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