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策论的题目,仿照后世公务员考试,来了个大杂烩,律法、儒家经典、诗赋,还有脑筋急转弯,最后才是李晔的重点,治国策。

        所有的考试都在两个时辰内结束。

        如今唐廷的情况,也玩不起什么其他花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名为科举,实则向读书人求策。

        无论哪个时代的读书人,对国事的兴趣非常之大,能滔滔不绝的讲上三五天。

        唐末虽然是个杀戮乱世,却不像后世清朝一样搞文字狱那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不犯唐廷的忌讳,基本就没什么限制。

        为了这次科举,李晔连禁卫军都出动了,用来维持秩序。

        考策论的挤破了头,考明算的门可罗雀。

        对于这个现象,李晔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几千年的文化惯性在那摆着,要改变这一切,只能从武营中培养。

        两个时辰的科举下来,士子们欢欢喜喜的出了考场。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考的不错。

        经历过后世无数考试摧残的李晔,当然知道越是这种宽泛的题目,越是考验人的才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